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小食心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果树害虫,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广布我国各水果产区。寄主植物包括蔷薇科的多种果树,以幼虫取食桃、苹果、梨、李子等的嫩梢和果实。在我国,梨小食心虫春夏季主要危害桃梢,夏秋季转移为害梨果,以桃梨混栽区发生危害最为严重。本研究采用顶空吸附采样和GC-MS方法,收集鉴定桃、梨挥发物的季节性变化;在室内研究了梨小食心虫对部分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和寄主发育期对梨小食心虫生长表现的影响;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性诱剂诱捕器监测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与GC-MS收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桃、梨挥发物的种类与含量均不同。桃树上共检测到38种组分,梨树上47种。在所测的样品中,仅在桃树花期未检测到顺-3-己烯乙酸酯,在其他样品中,顺-3-己烯乙酸酯的含量均较高。在所有的样品中都检测到法呢烯,但是不同样品中法呢烯异构体种类及其比例不同。苯甲醛在生长季节前期的桃树上可以检测到,后期降低或检测不到;在梨树上,仅8月中旬可以检测到,这与梨小食心虫于8月大量由桃树转移到梨果上危害的行为相一致。2.梨小食心虫对供试的13种单体化合物的EAG反应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的EAG反应与单体化合物的种类、浓度、成虫的性别、雌虫的交配状况有关。梨小食心虫的EAG反应随单体化合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雄虫对中间浓度(0.01-10μg/μL)顺-3-己烯乙酸酯和低浓度(0.001-10μg/μL)乙酸己酯的EAG反应大于雌虫。雌虫对低浓度水杨酸甲酯(0.001,0.01和0.1μg/μL)、高浓度庚醛(1,10,100μg/μL)、α-蒎烯(1,10,100μg/μL)、所有浓度苯甲醛的EAG反应大于雄虫。4日龄交配雌虫对0.001-1μg/μL苯甲醛的反应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虫。在所有供试的单体化合物中,雌、雄虫对α-蒎烯的反应较小。梨小食心虫对顺-3-己烯乙酸酯、乙酸己酯、反-2-己烯醛等绿叶挥发物的反应较高。3.不同季节桃、梨嫩梢和果实对梨小食心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影响显著。梨小食心虫在桃梢和桃果上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取食梨梢和梨果的个体。取食桃梢的梨小食心虫羽化前存活率最高,而取食5月10日采集的梨果的梨小食心虫不能存活。初孵幼虫在嫩梢上的钻蛀率明显高于果实,在梨果上的钻蛀率随梨果采摘时间的推迟而升高。取食果实的梨小食心虫蛹重高于取食嫩梢。取食梨梢的雌成虫生殖力显著低于取食其他寄主材料。取食桃梢的净增殖力与内禀增长力均最高,取食梨梢的最低。基于梨小食心虫生命表参数的不同寄主材料的聚类分析表明,试验所用寄主材料可以被分为两类,5月10日采摘的桃果、梨梢、6月15日和7月15日采摘的梨果,不适合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桃梢、6月15日采摘的桃果和8月15日采摘的梨果,适合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4.梨小食心虫在梨果胴部中间产卵量最高。梨小食心虫在早酥梨上的卵果率与百果卵数随梨果直径的增大而增加。卵果率和百果卵量与平均诱蛾量显著相关,呈对数关系。可以将卵果率或百果卵量转化为诱蛾量作为防治指标。当以卵果率1%和百果卵量1粒为防治指标时,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每天每诱捕器2.27和2.32头;以卵果率2%和百果卵量2为防治指标时,则分别为每天每诱捕器2.61和2.58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