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广袤的荒漠,大陆性气候强,海洋(季风)性弱。显著且普遍的特点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夏季和白昼太阳辐射强烈,夜间天空长波辐射大;空气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稀薄,风疾沙多。这一地带气候变化极端,作物生长困难,人类生存适宜程度低,经济发展缓慢。荒漠地区的传统民居营建有其独特的地域性传统和朴素的生态理念,在现代化新民居设计中可资借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宜地域条件、生态健康的新时代乡村住宅建设。传统民居型制受人文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立面造型、装饰装潢等外在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尺度体量、空间比例、结构构造、材料质地等内在方面。本文淡化人文社科影响因素,重点针对西北荒漠地区气候特点,探索乡土建筑营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选择银川平原地区的农村民居为研究对象,梳理调查现状、分析问题、总结对策、研究案例的思路,采用文献查访、调查访谈、统计数据、建筑测绘、实验测试、量化分析的方法,探索适宜性建筑技术。首先对西北荒漠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做了概括,分析各因素对民居型制生成的影响,总结荒漠地区各类型传统民居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其次选择银川地区典型案例,对其所处的特定地域做详细分析,针对多年气象资料做数据分析,基于建筑气候控制论提出概括性的建筑气候设计策略。再次通过对典型村落的现状调研,提炼生态学视野下的传统民居原型;然后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将笼统的建筑气候设计策略明确细化,提出具体的、适宜的、分步骤实现的民居设计策略和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示范新型生态民居初步应用了生态设计原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传统和新型民居的对比测试和数据分析,和居民热感觉问卷,研究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从改进热工性能和提高人体舒适的目标出发,提出适宜乡村住宅墙体、屋顶、门窗和地面等围护结构的改进方案。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建筑外围护结构尽量采用当地生产的重质自保温材料,门窗及热桥部位必须保温,增加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效率,夏季组织通风降温,综合应用地域性生物质能提供民居所需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