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战略取向,在对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范畴进行界定与相关理论进行述评的基础上,认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支持系统,制度创新和民族经济发展政策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制度支持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论文在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框架下,根据西藏要素禀赋结构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对西藏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民族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首先,论文对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进行界定与相关理论进行述评,通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相关理论进行评析,为全文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和基本依据。 其次,论文在分析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民族政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论文通过对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分析,认为西藏经济发展刚刚迈过工业化门槛,尚处于工业化起始阶段;认为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西藏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核心、前提与目的;通过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构建与系统运行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与分析,认为西藏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处于末尾,资源禀赋结构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很不相称,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先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论文利用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在分析西藏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调整原则与方向的基础上,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理论,利用区位商法遴选甄别出旅游业、建筑建材业、藏医药业、绿色饮(食)品业、采矿业等五大产业作为西藏的主导产业,并以此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根据西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低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认为建设生态文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的正确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西藏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标志;论文认为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服务业与工业化、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论文运用空间结构理论,在分析研究西藏空间结构特征的演变路径的基础上,对西藏区域经济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提出了以纵向的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和横向的拉萨至日喀则高等级公路和支线铁路、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和支线铁路形成“上”型空间布局骨架网,以城市发展为依托,构建以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那曲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极,以“上”形轴线和交叉节点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网络和城镇发展体系,构建7大生态功能区、4大主体功能区和3大经济区,来调整优化西藏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并提出了西藏未来区域经济空间基本构架的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水利以及信息化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 第五,论文运用现代产权制度理论,在分析西藏所有制结构的演变规律、主要特点与调整方向的基础上,认为产权制度改革是西藏所有制调整与改革的基础,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是西藏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通过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与政府转型、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按照自治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科技型经济,通过集约化经营,特色化开发,实施品牌战略,向质量型、集约型、外向型、生产发展型转变,弥补二元经济断裂,努力实现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六,论文在分析西藏经济发展历史使命的基础上,认为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特殊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分析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的约束条件,初步提出了经济制度转型、产权制度、人力资本开发、融资结构体制、土地产权、生态环境保护等制度创新对促进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七,论文通过对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的剖析,在分析中央对西藏财政转移支付、援藏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援藏政策的重点调整方向;初步提出了包括财政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优惠政策、投融资优惠政策、人口教育、科学卫生文化以及社会保障优惠政策等特殊照顾政策,农业发展政策、工业发展政策、民族贸易政策等产业发展政策,扶贫开发、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促进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民族经济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