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缺乏转移必需的素质和技能。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工具理性的极度膨胀湮没了人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无视人的生命发展,忽视人的生命需求,直接影响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这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培训不能切合农村实际,不能着眼长远发展,不能满足农民需求,这些都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质量的提高。生命教育理论认为: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内核,是教育安身立命的依据。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也是直面生命的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农民是最需要关怀的群体,由于教育机会的缺失和教育资源的匮乏,农民无法获得知识改变命运,生命的质量无法提升,生命的发展无以为继。教育关注生命,通过培训农民可以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生存状态;教育关怀生命,通过培训农民可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关注生命、关怀生命应该作为灵魂贯穿并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各个环节。本研究以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命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质量管理理论为方法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了解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现状,分析影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的因素,并探讨提高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质量的有效策略。全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研究的缘起、方法和思路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综述。第二部分,概念厘定及理论基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以及培训质量保障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进行了解读。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特点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生命哲学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第三部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结合实践调查,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现状、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构建合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结合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实际,构建合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第五部分,提高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质量的具体策略措施。结合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实际,在培训质量保体系的理论指导下,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因素分析的视角,从政府、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培训质量具体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