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乞讨,古今中外皆有。如今,流浪乞讨问题似乎已成为每一个城市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方面,流浪乞讨群体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因其生存状况相对恶劣迫切需要救助;另一方面,又因其流动性、混杂性与群体性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因素,应当与其他社会群体一样受到国家的有效管理。
政府为了保障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毅然废除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政府本想通过救助政策为因遭遇生活困难致流浪街头乞讨的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最大限度减少(降低)流浪乞讨现象,不料新政策实施后,全国各大城市街上流浪乞讨人员曾一度出现增多的趋势。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采取各种配套措施予以积极应对,救助部门积极救助,其他部门密切配合,构建了救助大合力,有效扼杀了街头流浪乞讨爆发苗头,但工作中依然存在“重复救助、反复流浪”救助成效不高的现象,以及“管不过来,救不过来”、部门协作不力、站内安全隐患、救助服务不专、救助资金短缺等工作困境。
笔者通过查阅古今中外有关流浪乞讨救助方面的文献,赴香港、北京、上海、郑州等地考察调研当地施行救助救济情况,深入广州各救助机构调研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救治服务情况,并通过现场观察、蹲点统计、交谈等方式对广州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态和救助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深入分析了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的困境,并综合全国各地救助现状,结合广州救助实际,参考西方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有关流浪乞讨救助服务工作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多元救助主体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拓展救助服务形式和内容等等对策建议,期望能够为当前救助服务工作突破困境、寻找出路提供一些新的改革思路,减少流浪乞讨的负面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