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范畴化理论为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X+V-PP”型复合形容词的外在构型和内在语义进行考察,发现“X+V-PP”型复合形容词的范畴化认知原型,并提出其可行性认知模型,借此提高英语学习者对复合形容词的掌握能力。本文以范畴化理论为框架,以FLOB语料库为主要语料来源自建语料库,研究“X+V-PP”型复合形容词,并采用Likert量表和GOE分值计算方法对“X+V-PP”型复合形容词的认知原型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范畴化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大量复杂的神经模型组成,甚至是一个简单的范畴化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活动。本文认为“X+V-PP”型复合形容词的内在语义是基于动词V的惯常用法,是用来表达有生命及无生命物体的性质或特点。因此,本文提出“X+V-PP”型复合形容词的工作认知模型,(V)(X1,X2,X3…Xn;V-PP1,V-PP2,V-PP3…V-PPN)(X+V-PP),从而更好的揭示其发展、形成的心理过程。第二,“X+V-PP”型英语复合形容词有两个形成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此类复合词是由两个语言单位组成,其语义是来自两个不同的词。有些复合词的语义是简单的两个词的组合,如“sun-burned”意为“tobeburnedbythesun”,“highly-developed”意为“tobedevelopedhighly”,“new-built”意为“tobenewlybuilt”。然而并不是所有该类复合词的语义是简单的两个词的组合,而是通过语义的转化而生成新的语义,如“action-packed”,该词绝不意为“tobepackedofactions“,而是意为“fullofexcitingeventsandactivity”,即“充满活力”。同样地,“far-fetched”也不意为“toofartobefetched”,而是意为“verydifficulttobelieve”,即“很难置信”。第三,“X+V-PP”型英语复合形容词中“X”可范畴化为六种形式,分别为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动词和过去分词。同时,通过对大量语料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X”和“V-PP”可范畴化为十种语义关系,分别为①动作-情景关系,②动作-状态关系,③动作-程度关系,④动作-比较关系,⑤动作-施事关系,⑥动作-受事关系,⑦动作-时间关系,⑧动作-地点关系,⑨动作-原因关系,⑩动作-结果关系。第四,“X+V-PP”型英语复合形容词的外在构型原型是“N+V-PP”,其所占比例高达51.53%;内在语义方面所占比例高的有“动作-情景关系”(47.03%)和“动作-施事关系”(18.20%)。通过综合GOE考察,外在构型为“N+V-PP”且内在语义为“动作-施事关系”的“X+V-PP”型复合形容词为该范畴的类典型,如“majority-owned”,“poverty-stricken”,“male-dominated”,“tailor-made”和“war-rava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