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近年来,在初中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6年国家首次专门将生命教育列入必修课程内容,并使用由朱小蔓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肩负着引导初中生科学认识生命现象,增强生命意识,追求生命价值,从而实现个体生命健康全面发展的任务。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问题,旨在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生命观,进一步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效性。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生命教育正式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面对初中生校园暴力、自杀等行为,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生命,实现自我的全面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当前新课改、新教材的变革背景,以及当下初中生生命教育缺失等基本现状,有针对性的实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引导初中生健康成长,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质量,完善生命教育理论体系。第二部分阐述了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初中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初中生的生存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接着进一步厘清了初中生生命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堂之间的关系,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看,二者是相契合的,从而为后文的论述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探讨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初中生生命教育的理由,应该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开展。此外,还应该基于当前的课堂教学实际,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方面不够完整;部分教师缺乏生命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的方法单一化等,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第四部分分析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认识生命、欣赏关爱生命和热爱发展生命来阐述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价值。同时还应该挖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载体——《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教师通过整合教材资源,充实生命教育内容,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初中生生命教育更具实效性与丰富性。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关键核心部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初中生生命教育时,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从“道德与法治”课堂设计角度看应该遵循人文性和探究性原则,以初中生为主体,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遵循认知体验实践、干预预防发展和自助互助援助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生命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最后在进行生命教育评价时应该遵循多角度、全方面的原则,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基于教育原则与规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就要求提升政治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并且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初中生形成正确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