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来源于着床前胚胎的囊胚期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具有发育全能性。神经细胞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细胞,其损伤后很难再由自体的神经干细胞补充,研究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为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症、癫痫、脑卒中等患者进行细胞移植,使其尽快康复;还可以作为研究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育的体外模型,了解神经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变化,并方便进行增减基因操作。直接移植ESCs会有致瘤性,因此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纯度、分化比例是解决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应用的关键点。 因为ESCs体外分化很难控制,细胞的特化过程还不清楚,分化步骤也是经验性的,产生的结果多变、细胞混杂。目前常用诱导方法包括使用特异性诱导剂、“五步诱导法”,还有尚有争议的基质细胞共培养法,以及基因转染与筛选,但有操作复杂、费用高、毒性大等缺点。本实验拟摸索出一种简便有效、无毒性的体外大比例诱导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基因芯片分析证实诱导结果,筛选神经细胞分化主导基因。 方法 1.ESCs培养及诱导分化 ESCs(鼠ES细胞系AB2.1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惠赠)按常规培养于饲养层细胞上。诱导分化时去饲养层细胞,重新接种于无包被的培养皿中,使用NSC培养液,逐渐更换为无血清NSC培养液。 2.鉴定未分化及诱导分化后细胞 2.1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未分化ESCs。 2.2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NSE、NCAM1、NFL、Tau和GFAP。 2.3半定量RT-PCR在mRNA水平检测ESCs、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细胞相关基因。 2.4采用月升metriX MO以30A小鼠表达谱芯片进行未分化及分化后第4、10天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的分析。 2 .5诱导分化前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TRAP)结果 1.使用序贯诱导法可将ESCs大比例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未分化的ESCs聚集成团状生长,细胞排列紧密,集落边界清楚,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胞浆布满棕黑色颗粒。使用序贯诱导法可将ESCs大比例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均一、胞体圆亮、突起细长。分化细胞表达多种神经细胞标志物,免疫荧光示NSE阳性率>80%,GFAP<l%。 2.基因芯片检测到未分化ESCs、神经干细胞及成熟神经细胞的相关基因,并由半定量RT一PCR证实 基因芯片检测未分化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特异基因;诱导后第4天细胞高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基因;诱导后第10天细胞高表达成熟神经细胞特异性基因,且有GABA受体、谷氨酸脱梭酶(GAD)表达,说明诱导后细胞大多为以BA能神经元。胶质细胞标志基因GFAP、Mbp未检测到,其他胚层的标志性基因也没有表达。半定量RT一PCR亦证实上述结果。 3.端粒酶活性随分化逐渐下降 未分化ESCs端粒酶活性最强,随分化天数增加,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至第10天,端粒酶活性已经很弱,但仍强于MEF一P3。结论 1.本实验摸索出的“序贯诱导法”可以将ESCs大比例诱导成为高纯度神经细胞(多为GABA能)。 2.通过基因芯片分析,有望从大规模基因表达谱中筛选神经细胞分化相关及特异性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柱状植骨结合微型钛板治疗严重粉碎性掌骨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严重粉碎性掌骨骨折行柱状植骨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8个月,骨折均
针对大学女生篮球课行进间上篮教学难点,对大学女生公共体育篮球课中行进间上篮课程采用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分组教学,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而另一组采用实验教学方法.结果显示,
掌指关节是人手部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在2-5指中发挥最重要的功能。临床上,各种外伤、关节炎、掌指关节交锁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掌指关节的功能障碍,在手部外伤中可能因损伤诸多组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国画作为我国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为发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艺术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