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服药前后内镜评分和症状表现的变化,判断和比较替普瑞酮与硫糖铝治疗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以硫糖铝片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设计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受试者随机分入2组,治疗组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4.3±11.2)岁;而对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3.5±11.6)岁。治疗组(16例):口服替普瑞酮1粒(50mg)+硫糖铝片安慰剂4片,餐后服用,每日3次,共4周;对照组(16例):替普瑞酮安慰剂1粒+硫糖铝片4片(1.0g),餐后口服,每日3次,共4周。4周后行内镜检查并同时取组织活检、抽血化验相关安全性指标,对症状疗效、内镜疗效及其安全性行进一步统计学分析、判断。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为,治疗组:治疗前2.8±0.7分,治疗后0.7±0.3分;对照组:治疗前2.5±0.6分,治疗后1.8±0.5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有效率为,治疗组:93.75%,对照组:75%。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内镜评分为,治疗组:治疗前2.6±0.6分,治疗后0.8±0.4分;对照组:治疗前2.4±0.5分,治疗后1.9±0.3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镜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内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内镜炎症改善有效率为,治疗组:87.5%,对照组:62.5%。两组患者内镜炎症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内镜炎症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药物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的便秘、腹胀各1例,均未影响治疗进行,治疗结束后症状均自行消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失访病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替普瑞酮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