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望,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不容忽视的研究内容,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质,Snyder将其定义为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它包括意愿动力——一种目标性指向的能量(agency,a goal-directed energy)和路径——用来达到目的的途径和计划(planning to meet goals)(Snyder,2001),由于二者都指向目标,因此目标(goals)、路径思维(pathways thoughts)和动力思维(agencythoughts)共同构成了希望的三个要素。在对希望的界定中,存在着特质希望与状态希望:特质希望是可应用于跨时间和情境的希望水平,倾向于人格特质;状态希望则体现了特定时间或近期事件中的希望水平。本研究中将特质希望看成是较为稳定的一种成分,可用于跨时间和情境的研究;而把状态希望看作由特定事件和情境所引发的的一种即时状态。已有研究发现,希望与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等方面均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高希望水平的个体,能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正能量,对生活的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也明显高于低希望水平的个体;同时,通过提高希望水平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个体的自尊、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等。但是,目前关于希望的内部作用机制还尚不明确,缺少相关的研究对此进行探讨。本研究以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行为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具有不同特质希望水平的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特点和差异,以及状态希望的诱发对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的影响,试图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希望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首先通过成人希望特质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实测,筛选出高特质希望水平、中等特质希望水平和低特质希望水平的被试,然后进入正式的实验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点探测任务,以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中的部分正性图片、负性图片和中性图片为实验材料,考察了具有高、低特质希望水平的大学生对不同类型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结果显示:(1)高特质希望水平个体对正性图片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产生注意警觉,具体表现在正性图片刺激出现时同侧探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异侧探测的反应时(p<0.01)且其对正性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值显著大于“0”(p<0.01);高特质希望水平个体对负性图片刺激产生注意回避,具体表现在负性图片刺激出现时同侧探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异侧探测的反应时(p<0.05)且其对负性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值显著小于“0”(p<0.01)(2)低特质希望的个体对负性图片刺激存在注意偏向(边缘显著,p=0.053),但未表现出显著的注意警觉;低特质希望的个体对正性图片刺激产生注意回避,具体表现在正性图片刺激出现时同侧探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异侧探测的反应时(p<0.05)且对正性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值显著小于“0”(p<0.05)。实验二,以6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诱发操作及同实验一的材料、范式,验证了通过实验干预诱发状态希望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考察了诱发出状态希望的大学生是否会对不同类型的情绪图片产生注意偏向。结果显示:(1)通过回忆成功经历及相关干预能有效诱发状态希望,表现为被试在状态希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得分显著提高;(2)诱发了状态希望的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产生注意警觉,具体表现在正性图片刺激出现时同侧探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异侧探测的反应时(p<0.05)且对正性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值显著大于“0”(p<0.05);(3)未诱发状态希望的个体对正性刺激和负性刺激不存在显著的注意偏向。综合以上结论可知,希望对大学生个体的注意偏向存在着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