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进行概括,就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相关理论进行解释,进而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阐述,探寻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为有效推动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产生以下生态安全问题,包括大气污染、工业污染、水污染、能源资源浪费、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城镇原有自然历史景观破坏等方面。这些生态安全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人口急剧增长、环保意识淡漠、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城镇规划不科学、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和政绩考核不完善等原因,致使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农村城镇化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好农村城镇化建设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把农村城镇化战略与生态安全建设战略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理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本文就协调生态安全与推进农村城镇化关系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对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合理规划布局城镇,努力发展环保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环保资金投入,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行清洁生产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领导,提升政府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水平;探索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实现公众对环境治理的有效参与。因此,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协调好农村城镇化和生态安全两者之间关系,才能使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确保我国农村城镇化朝着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