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贡湖湾饮用水源地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及空间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m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与水质关系密切,土地利用管制是流域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促进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目标,从而构建基于水质改善的土地利用格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在于厘清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太湖流域贡湖湾饮用水源地为例,探索在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理论、方法、目标和格局。   理论研究层面,流域生态系统理论与制度经济学理论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在流域生态系统理论的支撑下,本文从污染物迁移方式出发,分析了开放系统的污染物迁移规律,理论分析表明控制陆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可减少通湖河道的污染物输入量,从而有助于改善水质。同时,根据管制经济理论,加强土地利用管制以改善水质,能够使水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总量增加,最终增加社会总效用。   基于理论分析,本文从太湖贡湖湾饮用水源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水质现状分析出发,基于样带,通过水污染的源解析,探寻水质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并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支持下,分析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研究区域河道水体恶化的污染来源以生活污染为主,农田污染次之;养殖用地和城镇用地是目前河道水体恶化的主要污染来源。   土地利用格局对水环境的空间影响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目标的制定。对此,本文采用ISAT模型和L-THIA模型,分别对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对水环境的空间影响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设定初步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目标:一是主要依靠农村居民点拆旧实现不透水面的削减,从而改善水生态系统;二是通过耕地规模控制和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双管齐下,减轻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量。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水质改善,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因噎废食,因此本文设定多目标下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方案,其中以农村居民点拆旧重点区域、沿湖、沿河道生态缓冲带以及水源涵养区为土地利用类型扩展的限制因子,同时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研究区域下达的刚性调控指标,作为土地利用类型扩展的驱动因子,在此基础上,基于CLUE-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格局,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从而提出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方案。
其他文献
地学信息图谱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以计算机多维与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地球系统各要素和现象的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目前,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
多年冻土是指地表下一定深度内,温度持续在0℃或0℃以下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土层或岩层。它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了全球陆地表面的很大面积。统计表明,我国多年冻土区总面积
《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主要收录了刘鸿儒先生多年以来关于资本市场的文章、讲话和调查报告,并做了些历史背景的说明,以尽可能讲清楚来龙去脉,帮助读者系统地理解
〔本刊讯〕 按照中央统战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中央社院从 1999年 10月 2 5日开始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在中央统战部系统单位“三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和野外科学实验的持续开展,科学数据的产出正成倍增长,数据共享平台在科学数据的管理和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数据与用户之间的桥梁。而网络技术的发
“三个代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回答了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根本问题,开拓了党的建设的新境界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历史唯物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教育家蔡元培谈读书时说:“从浅近方面说,是要增加个人的知识能力,预备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人才;从远大方面说,是要精研学理,对于社会、国家和人类作最有价值的贡献。”一代文豪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曾国藩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
期刊
地理信息技术已成为区域规划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而区域规划模型的构建又是关系到地理信息技术能否更有效支持区域规划工作的重要问题。从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角度看,
水文过程的观测试验与研究一直是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重点,水文过程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驱动力,控制着植被生长、分布格局和生态过程。目前在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换、径流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