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制剂过程诸多环节的工艺变更都可能对成品质量产生影响,客观评价这些变更是否具有实质性改变是中药制剂注册申报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没有客观统一的评判标准,如何判定中药制剂工艺是否有质的改变已成为长期困扰研发人员和药品审评的技术难题。其中浓缩、干燥和成型等工艺的改变,更由于通常被视为不会对中药制剂的质量产生影响,或囿于没有灵敏、快速的检测指标与方法而被忽视。为了客观评价中药制剂工艺“有无质的改变”,走出对中药制剂工艺改变性质传统认识的误区,本文以临床应用广泛、化学本底相对清楚但对热不稳定的中药大黄为模式药物,对不同干燥工艺大黄水提物的常规理化性质和抑菌生物活性差异进行了定性定量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主要基于生物热动力学表征的中药制剂工艺有无实质性改变的早期快速检测方法。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1.对不同干燥条件大黄水提物的常规物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分别检测了大黄水提物不同干燥条件样品的外观性状、pH值和临界相对湿度(CRH),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条件样品的外观性状差异较大、但pH值差异不明显。而常压干燥样品的CRH值(69.8±5.6 %)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样品,且与喷雾干燥样品(55.4±2.6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常压干燥样品在对湿稳定性上好于其他干燥方式样品。采用综合热分析仪,测定了样品的热重(TG)、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DSC)图谱,结果喷雾干燥和微波干燥样品的TG图谱同其他干燥方式样品有一定差异。其中,第一阶段失重差异最为明显,部分样品微分热重(DTG)图甚至没有第一阶段失重峰;而由于大黄水提干燥物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信息相互叠加,导致不同干燥样品的DTA和DSC图谱特征性不强,差异不明显。2.对不同干燥条件大黄水提物的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采用多指标成分含量、超高效液相(UPLC)指纹图谱、傅里叶红外图谱等指标,定性定量地从多角度表征了不同干燥条件大黄水提物产品的化学性质差异。结果表明:根据多指标含量测定结果,冷冻干燥样品的总蒽醌(3.36±0.08 %)、结合蒽醌(2.34±0.10 %)较高,且与常压干燥样品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游离蒽醌含量、鞣质含量、总蒽醌/鞣质、结合蒽醌/鞣质等指标,所有干燥样品的虽有一定差异,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干燥方式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共有峰信息和图谱相似度,可在一定程度将样品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在整体上加以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性质并没因干燥方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实际上干燥条件的剧烈程度对UPLC指纹图谱的影响更为显著。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同UPLC指纹图谱结果近似,但特征性、专属性稍显降低。3.采用生物热动力学方法,对大黄水提物不同干燥条件样品的抑菌生物活性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生物热动力学方法进行了优化,缩短了实验时间,减小了进样量,并采用新实验条件对大黄水提物不同干燥条件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条件大黄水提物样品作用于大肠杆菌后,其相对于空白组停滞期增长,出峰时间均后移,峰形变平缓,传代时间延长,表明所有大黄水提物干燥样品对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大黄水提物不同干燥条件样品生物热动力学图谱中提取的大肠杆菌第二生长指数期的生长速率参数k2值可在较大程度表达大黄不同干燥条件样品生物热动力学图谱的整体信息,并有较好量效关系(Y =-0.00036 X+0.01546,r =0.9524,p=0.0109)。采用k2值和热动力学图谱曲线相似度S为指标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干燥条件大黄水提物的抑菌活性差异进行量化表征,结果所有干燥样品的热动力学曲线相似度S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曲线基本形态相似;通过对比从热谱曲线求取的第二生长期生长速率常数k2,发现不同干燥样品的k2值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冷冻干燥样品的k2值高于其他干燥方式的大部分样品。表明生物热动力学方法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效应检测方法,对不同干燥条件大黄水提物的的生物活性及干燥工艺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4.对表征样品差异性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首次提出并初步建立了基于常规质检分析——化学组分分析——生物热动力学方法序贯分析的中药制剂工艺有无实质性改变的早期快速检测方法体系,为评价中药制剂工艺有无实质性改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