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明腑实发热是一种特殊的发热类型,是阳明腑实证的典型症状,在《伤寒杂病论》中多次出现,通腑泄热法是中医下法的一种,是治疗阳明腑实发热最有效的方法,大黄苦寒可通腑泄热是治疗阳明腑实发热的首选药物,柯琴《伤寒附翼卷下》曰:“攻积之剂必用行气之药以主之”故配伍枳实、厚朴行气以助大黄攻下。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以仲景原方原量为依托的大黄—枳实—厚朴不同配伍比例组成的方剂对阳明腑实发热大鼠退热作用及机制进行论述。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空白组大鼠、阳明腑实发热大鼠和经治疗的阳明腑实发热大鼠的胃肠形态、内生致热源的情况,进一步明晰以仲景原方原量为依托的大黄—枳实—厚朴组成的三种方剂对阳明腑实发热大鼠治疗作用,并藉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造模前,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将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0);A1(厚朴三物汤组高剂量组n=10)、A2(厚朴三物汤组中剂量组n=10)、A3(厚朴三物汤组低剂量组n=10);B1(厚朴大黄汤高剂量组n=10)、B2(厚朴大黄汤中剂量组n=10)、B3(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n=10);C1(小承气汤高剂量组n=10)、C2(小承气汤中剂量组n=10)、C3(小承气汤低剂量组n=10)。分别于造模前、造模第7天、造模后、治疗第8天以及治疗后各测量肛温1次;使用蓝色葡聚糖灌胃,观察蓝色葡聚糖的推进度来计算小肠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精氨酸加压素(AVP)、白细胞介素4(IL-4)、神经降压素(NT)水平。结果:本实验采用的以“附子:干姜:肉桂=1:1:1”做成水煎剂灌胃的造模方法能成功复制出阳明腑实发热大鼠模型。空白组大鼠体温基本稳定在36.8℃左右;造模成功后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被灌服热性药物的大鼠体温均明显升高;给药后各治疗组大鼠体温均有所降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可见肠管胀气明显,有肠梗阻表现,并且肠管壁极度瘀血肿胀;系膜、网膜出血;腹腔内大量液体渗出,气味腥臭。肠道内有燥屎结聚,质硬味恶臭;肠黏膜有多处斑片状出血和糜烂迹象,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造模后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各组大鼠血清中AVP的含量均降低(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VP物质含量均有所升高(P<0.05);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IL-4含量降低(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4含量升高(P<0.05);造模成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NT含量降低(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各组大鼠血清中NT含量升高(P<0.05)。结论:大黄—枳实—厚朴不同配伍比例组成的方剂可通过调节血清中AVP、IL-4、NT的含量调节体温,并能够通过减少凋亡修复ICC细胞;在三组配伍比例中,以C(小承气汤组)组对阳明腑实发热大鼠的退热效果最佳,C组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明显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