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英主要作为阶层而存在,是依靠出众的素质、占有大量资源、位居社会上层的群体。精英具有群体性、相对性、层次性、模糊性、多元性以及与道德无关等特点。高等教育对于精英形成的影响,显示着高等教育在社会阶层分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所占有资源的主导型类型,精英可以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
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对于政治阶层形成的影响日渐明显。当前,在我国政治阶层分化中,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一方面,高等教育通过大学生干部和党组织选拔,选出少数有政治热情、潜力的学生,帮助其政治权力获取积累资源,保持并强化其政治精英候选人的地位,同时将其他多数从政治精英候选人中淘汰;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促进因素,培育政治阶层所需要的各项素养并促进其发展的分化,让少数人的素养接近政治精英,使多数人的素养偏离政治精英。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在经济阶层分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个体的经济地位主要决定于经济活动中的作为与业绩,这主要依赖个体的企业家素养。在经济阶层形成中,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催生"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大学中的一般性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家所需的知识、精神以及能力等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自在影响;大学中的工商管理教育,特别是MBA教育对于企业家形成具有重要的自为影响。
高等教育与文化阶层形成之间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一般而言,接受最优质、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是成为文化精英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对于文化阶层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依据学术标准选择出文化精英候选人,通过相应的制度庇护,帮助其实现优势累计,同时,通过政治、经济等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淘汰一些有学术潜力的个体作为精英候选人的资格;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帮助学生学术素养发展的同时促进其发展的分化。
高等教育文凭具有重要的交换价值,可以换取各类社会资源,极大地影响个体社会地位获取。重点工程建设促进了高等教育之间层次的分化,强化了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文凭的交换价值差异,接受的高等教育层次越高,所能获取的社会资源越多。
高等教育机会分配成为重要的社会分层机制,获取精英性高等教育机会成为社会精英候选人的基本条件。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遵循学术标准,是社会中下层通过高等教育提升社会地位,成为社会精英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持高等教育公正,促进社会开放,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必要手段。在实践中,高等教育机会分配总要受到政治和经济等非学术性因素的制约,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往往演化为形式多样的特权排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分配充满了明显的阶层差异,这强化了社会阶层形成中的再生产趋势。现代社会,社会阶层形成越来越呈现出组织化倾向。有助于个体成为精英的组织大多有较高的准入条件,高等教育对于社会阶层形成的影响,还体现在可以帮助接受高等教育者具备相应的组织准入资格。就业制度对于高校毕业生进入什么类型和层次的组织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社会阶层形成和分化发挥着重要影响。当前,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实践中,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还残存着不少体制性分割,公共权力寻租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家庭背景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明显。现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并强化着已有的阶层差异,大学生就业环节延续着阶层形成的再生产特征。
概括而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通过排斥发挥其社会分层功能,这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等教育分层功能发挥,在价值取向上需要以“构建基于团结的社会秩序”为取向,并据此在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和大学生就业政策上做出相应的战略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