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经济分析需要借助统计资料,需要靠其他部门或行业已经形成的统计资料。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统计体系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拥有一套从乡村到中央的庞大体系,因此运用民族地区的统计数据来反映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宏观状况,也就成为绝大多数研究者的唯一选择。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多的研究者也将研究对象从“少数民族经济”事实上转变成了“民族地区经济”。而另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地区或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的发展是经常分离的,地区的发展往往并不等于民族的发展。 “少数民族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并不矛盾。”但民族地区经济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只占这些民族地区人口的一部分很可能就会出现少数民族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分离的情况,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并不等于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现实中在很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的乡村经济与城市工业经济的“二元结构”比沿海发达地区更为严重,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现代工业与少数民族经济的关联度很低。一些少数民族游离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之外,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实行民族自治的少数民族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 以内蒙古为例,近几年内蒙古经济发展加快,国民生产总值逐年上升,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几年排在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收入增长缓慢,生活环境相对恶化,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下降,这与全区经济发展成了明显的对比。因此,民族地区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或发展中少数民族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位置是本论文的研究所在。 第一部分,界定了民族经济、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地区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等四个概念并阐述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分析了全国及内蒙古的民族地区经济和少数民族经济分离状况。 第三部分,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和少数民族经济分离之因。 第四部分,对民族地区经济和少数民族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从历史上看,国际维持和平行动一直是作为冲突地区战后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在后冷战时期,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国际维持和平行动正日益成为冲突解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尝试探
根据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两堂电子电工类专业课改课非常符合要求,并各有出彩之处,获得了专家、同行们的满堂喝彩。然而喝彩声后,对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画面仍心存疑虑,心
期刊
民主是现代化的主题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和政党的主题。邓小平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在患者罹患低存活率疾病的案件中,医生的过失又使得患者存活几率降低,从而加速了患者病情的恶化甚至死亡。依据盖然性规则,医疗机构很容易免责,这对患者来说非常不公,在存活机会丧失后又遭遇救济无门,而具有过失的医疗机构却轻松免责,这不仅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而且不利于对患者正当利益的保护和社会的和谐。鉴于这种不公,为了加强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在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合理的分担损害,产生了机会丧失理论。该理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