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德育作为视角,为志愿者工作提出新的理解和思路,以德育作为研究志愿者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高校志愿者研究导入到“德育生态圈”的范畴,高校志愿工作的研究内容得到延展。志愿服务的开展、志愿精神的弘扬、志愿文化的构建、大学文化自觉的树立等工作最终都落到“育人”这个核心上来。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以志愿服务、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等相关重要概念作为切入口,厘清了文章的基本思路和研究范畴,分析了高校志愿者工作现状,归纳了德育视角下的高校志愿者工作的价值体现,梳理了高校志愿者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概括了“高校志愿文化”的特点及其德育功能,提出了建立“高校志愿文化自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将志愿文化置于大学文化的大环境中,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德育、志愿服务、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等概念是文章首先要界定的问题,本文中涉及的所有关于德育和志愿者的研究都是基于对高校范围内的研究。在我国,志愿者工作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从萌芽、探索、兴起、发展、全民参与的各个阶段,志愿者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目前高校志愿者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当下志愿者工作迎来全面铺开、高校广泛积极参与的大好时机:大学生思想意识日益走向成熟;大学生价值观从多样分化逐步走向整合;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评价愈发理智冷静。同时,高校志愿者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主体志愿服务内在动机的不断变化;二是管理评价体系尚需完善;三是经费保障渠道尚需拓宽;四是志愿者权益保障尚需健全。继而,文章对志愿者工作与高校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做了相关性分析,以说明在德育视角下研究志愿者工作的科学性和紧要性。基于对高校志愿者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关系分析,本文提出了“高校志愿文化自觉”的概念。在目前查阅的资料中,没有现成的“高校志愿文化自觉”的相关理论。笔者通过对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的解析,认为志愿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需要培养“志愿文化自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提出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要求,结合高校志愿者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而将“文化自觉”概念的外延进一步缩小,尝试探求建立“高校志愿文化自觉”的方法和途径。高校志愿文化的特点有三个方面:其一,志愿文化的认同感;其二,志愿文化的代表性;其三,志愿文化的引导力。建立志愿文化自觉的重要性是由生活方式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道德选择多元化决定的。从德育角度来说,高校志愿文化有四项德育功能:第一,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深化与创新;第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第三,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塑造和凝练;第四,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推动和促进。本文认为,建立高校志愿文化自觉就是要建立志愿文化的“形、神、格、意”,志愿文化的“形”是指物质建设,包括志愿者服装、标识等外在基本建设;志愿文化的“神”是指精神建设,继承和发扬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格”是指制度建设,包括志愿文化建设中的管理机制、法律保障等;志愿文化的“意”是指在物质、精神、制度建设之上的最终极的文化建设本身。志愿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高校志愿文化自觉的建立促进对大学文化的凝练和提升,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推动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