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赎——奥康纳小说的宗教意蕴探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纳里·奥康纳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一生共创作多部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仅有《智血》和《暴力夺取》两部。由于奥康纳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又生长于被称为“圣经地带”的南方,因此她的作品被赋予了浓郁而神秘的宗教意蕴。通过杀人犯、基督徒、女农场主、流浪汉、残疾人等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罪人形象的塑造,通过死亡场景、暴力情节等因素的渲染,奥康纳用这些具有很强的充盈力和弹性幅度的故事,影射现代美国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枯竭而无法自救的困境。她用冷静、旁观的语调和态度去揭示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罪恶,促使人们去发现不曾发现的真实,从而通往信仰的救赎之路。因此本文试图以罪与赎为切入点,探讨奥康纳小说的深层宗教内涵,揭示宗教迷雾下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奥康纳小说中形形色色的罪与罪人形象进行剖析,深入探讨了在南方传统价值面临解体下家庭关系的冷漠、社会关系变革下的新旧冲突与矛盾,以及人在精神荒漠中对理性的盲目追求、对信仰的抛弃甚至利用。由此,奥康纳为我们展现了信仰失落下的一个支离破碎的罪人世界。  第二章主要透过作品的细节表面来挖掘奥康纳作品中的暴力与死亡情节背后的宗教救赎含义。不管是暴力作用下物的毁坏与人的幻想性场景的描绘,还是死亡对自身与他人的灵魂救赎,都暗示了人们在通过暴力与死亡之后重新皈依信仰的可能。同时,实施暴力行为的“撒旦”式人物的信仰挣扎也寄托了奥康纳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关怀。  第三章主要从奥康纳的宗教视野与社会背景两方面对其作品中罪与赎的原因进行全方位溯源。奥康纳的作品始终以信仰为起点,又以信仰为终点,通过对现代人人性的透视,揭示了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危机,表达了奥康纳作为一个基督教作家对人类精神生存境况的反思与希望。  奥康纳作品中的罪人与罪行,暴力与死亡下的救赎体现出浓烈的宗教氛围,然而奥康纳从不将小说作为宗教教义的宣传品,而是运用高超的创作技巧将她自身对宗教的理解与感悟投射到精神瘫痪的现实社会,内化为一种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与思考的实质,暗示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永恒性。
其他文献
传媒文化企业在一级市场打拼的如火如荼,在二级市场的传媒板块也一直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大幕的开启,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文化传媒企业成绩喜人。其中华录百纳一季度业绩傲视群雄,净利润1860万元到1950万元,同比增长500%到529%。乐视网一季度净利润也同比增幅达到75%到85%。  “今年传媒文化还是游资炒作的重点目标,一是去年的涨幅不是很大,二是市场上没有太多主题机会,游资会
王寂是金代中期“国朝文派”重要作家,著有《拙轩集》、《北迁录》、《辽东行部志》、《鸭江行部志》等作品。其一生创作丰富,有诗、词、文、赋等,文体风格多样,在金代文坛上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