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到2020年,贵州省将完成对200万贫困群众的搬迁工作,规模为全国之最。但是,生态移民搬迁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地点的改变,还伴随着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移民能否适应新的生活,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移民工程的效果。本文主要从移民搬迁后所面临的生活适应状况出发,寻找移民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策略。本研究以薛家坪安置点为例,通过入户访问,共获得侗族移民问卷48份,同时利用访谈获得有关移民就业、日常生活、闲暇生活、社会交往、节日等方面的资料。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现在搬迁后移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程度的发生了变化,他们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适应困难。研究发现,侗族移民搬迁后主要是以打临工、做小生意为主,部分人已经退出了生产性劳动;在日常生活方面,吃、穿、行适应状况良好,但移民难以适应住房面积狭小带来的不便;在闲暇生活上,大部分移民觉得安置点的生活比较无聊,也没有组织过节日庆祝活动;在社会交往方面,仍是以搬迁前的社会网络为主,但交往范围有所扩大。从原因上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会影响到移民的适应水平。除此之外,社区的环境及移民政策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经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个体特征的侗族生态移民在生活适应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就业及闲暇生活上;侗族生态移民生活适应状况中,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适应状况较好,就业、居住与闲暇适应状况最差;移民政策不尽完善对侗族生态移民生活适应产生较大消极影响,主要是住房方面;侗族生态移民传统文化尤其是节日文化在易地搬迁中受到较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侗族移民的生活适应。为此,本文提出了将技术培训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完善移民住房政策;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节日庆祝活动等对策,以提升侗族移民的生活适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