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名老中医经验方“活血祛瘀解毒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皮损浸润程度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共35例,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7例。实际完成临床观察病例32例,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16例。(1)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采用活血祛瘀解毒方,对照组采用医师自拟方,疗程8周,进行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瘙痒程度以及疗效判定。(2)采用旋转式粘度计对18例入选病例进行治疗前后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8例。检测指标包括: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3)采用高频B超对18例入选病例进行治疗前后皮损浸润程度的检测,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8例。检测治疗前后皮损表皮、真皮以及正常表皮、真皮的厚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皮损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瘙痒程度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粘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比较,皮损表皮、真皮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正常表皮、真皮厚度比较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两组治疗后皮损真皮厚度均降低,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皮损表皮厚度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活血祛瘀解毒方能够显著改善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皮损表现和瘙痒程度,降低皮损的PASI评分,与医师自拟方疗效相当。(2)活血祛瘀解毒方能够降低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浆粘度,起到降低血液粘度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与医师自拟方作用相似。(3)活血祛瘀解毒方能够降低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皮损表皮、真皮厚度,对真皮的作用更显著,从而减轻皮损浸润程度,与医师自拟方作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