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瘢痕疙瘩是一种病理性瘢痕,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具有发红、瘙痒、刺痛和烧灼感等显著的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最新研究发现瘢痕疙瘩的发生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瘢痕疙瘩中的成纤维细胞可能是角质形成细胞经EMT转化而来。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无论是手术还是单一无创治疗的复发率均较高。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的方法是治疗瘢痕疙瘩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无研究从EMT角度出发探索术后放疗抑制瘢痕疙瘩复发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索放疗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研究方法: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给予10ng/ml TGF-β1处理,以未经处理的角质形成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以从手术标本原代培养得到的成纤维细胞作为阳性对照,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测定处理后1天、3天与7天上皮化与间质化标志物的表达,确认是否成功构建EMT模型。对一组HaCaT细胞进行9Gy放疗,对另一组HaCaT细胞同时给予9Gy放疗与10ng/ml TGF-β1处理。观察阴性对照组、放疗组与放疗联合TGF-β组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测定处理后1天、3天与7天上皮化与间质化标志物的表达。结果:1.对HaCaT细胞进行10ng/ml TGF-β1处理后,观察到细胞形态从典型的角质形成细胞形态转变为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形态;而放疗后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细胞死亡速率加快。2.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未经处理的HaCaT细胞迁移能力最弱,在TGF-1诱导下发生了EMT的细胞迁移能力最强,对HaCaT细胞行放疗之后,细胞的迁移能力略有增强,对HaCaT行放疗与TGF-β1双重处理之后,细胞的总体迁移能力与单纯行TGF-β1处理相似,略弱于后者。3.经过TGF-β1处理后1天、3天和7天细胞的上皮化标志物ZO-1与CDH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间质化标志物CDH2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上调,FN1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Vimentin的蛋白表达上调。4.放疗后培养1天与3天的细胞中上皮化标志物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上调,间质化标志物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下调。5.放疗联合TGF-β1组细胞除了E-Cadherin蛋白表达之外,其余上皮化标志物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高于TGF-β1组;间质化标志物除了CDH2的基因表达与TGF-β1组相似,其余标志物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低于TGF-β1组。结论:TGF-β1成功地构建了HaCaT细胞EMT环境。放疗对HaCaT细胞EMT的影响总体以抑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