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法哲学思想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经由最初的康德主义走向黑格尔主义,继而转变为新理性批判主义,最终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中趋于成熟,并在此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中,他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观出发并且充分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精华,对黑格尔的理性法思想提出了挑战:通过对国家、市民社会和家庭关系的阐述和对于私有制的抽象——长子继承制的分析,得出了与黑格尔相反的结论,即:不是国家和法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开创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法学认识论,第一次将辩证法引入了唯物主义的法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初步指明了基本方向。
其他文献
葛洪生活在两晋之间,博学多才,著作甚丰.他继承和总结了秦汉以来方仙道和黄老道传统,为神仙道教奠定了神学体系和理论基础.因此,葛洪和他提出的神仙思想成为研究道教发展不可
本文选取了薄伽丘的《十日谈》作为参照,集中比较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异同.李贽和薄伽丘虽然同样流露出肯定人性之私、反蒙昧主义、反禁欲主义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思想
《理想国》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并由于许多杰出的摘要和注释而声名大盛,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欧洲社会历史观肇始于英雄史观,柏拉图哲学王知识专政的社会建造论,是理性主义
阳明心学在批判、继承程朱理学的基础上诞生、形成,并且吸收佛、道二教的境界形而上学,注重“生活世界”和“人的存在”本身。在阳明心学的发展过程中,对于阳明晚年思想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