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子与士兵》是日本军队作家火野苇平在中日战争期间写的纪实小说,在日本战争文学占据重要位置。《麦》取材于中日徐州会战,生动反映了日中战争期间的战斗场面。出版当时,受到日本国民的巨大欢迎,一度成为畅销小说,但在战后火野受公职流放时则受到了多方面的批判和弹劾。先行研究中关于作家和作品周边的研究居多,无论是中方还是日方,应该说从历史性立场所进行的研究都不曾间断。另一方面,对《麦子与士兵》的文本性研究则较少。至于汉译本,其出版相关的研究有少数,不过对于译文内容本身的研究则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曾被讨论。因此本稿意图填补《麦子和士兵》汉译本研究的空白,尤其是对原文和中文译本内容进行解释。首先,本论文着眼于原小说和中译本的作品相关信息,主要对作品的成立和读者的接受问题进行讨论。基于先行研究,对《麦子与士兵》的作品内容进行介绍,同时讨论这个作品在日本和中国被如何接受,讨论其相同性和相异性。《麦子与士兵》讲述的内容不必说,是以经历中日战争的作者火野为原型的主人公,与士兵同伴在徐州战场进军,与中方军队多次交战中,又被途中中国的风土和农民所吸引的故事。通篇的记叙手法是日记体的文体。关于这部作品,日本和中国展现了不同的态度,这应该是由于日中双方对侵略战争的历史立场、政治立场的分歧所致。其次,以《麦子与士兵》原小说和中译本的文本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二者的文体进行比较。这个部分首先对采用理论基础进行介绍。本研究对双方进行比较时,采用的是以热耐特和巴尔特为代表的叙事学①的立场,尤其以文本中时间相关的表达为研究对象。讨论叙述者时间和物语时间时,将日语和中文的时态问题列入讨论。日语小说中的“ル”、“タ”的交替系统,以及中文的“了”这一助词在原文和译文中如何不同,在推动物语展开上有什么不同作用。两者均被两国的语言学的学者较多研究,然而在小说文本中所起到的作用还较少被提及。看目前的《麦子与士兵》的先行研究可以发现,与战场相关的描写有十分强的现场感,且战争场面也十分逼真地被表现出来,这应该是《麦子》的显著特征。在表现这样的现场感的时候,叙述层面被什么样的机关组织起来,文本中的“ル”“タ”交替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言而喻,这个交替系统并非作者有意为之,而是众多日本小说的文本中常出现的问题。但是《麦子和士兵》之中,通过这个交替系统的作用,战斗场面被十分鲜活地表现出来。与原文相比,中文翻译则在物语时间的表达展开的还原上有不尽人意之处。除了本文主要讨论的文本时间这一问题之外,译文中误译和漏译的问题也十分常见。《麦子和士兵》目前为止被从历史角度、社会学角度等多种研究立场进行讨论,然而对于译文的研究还尚未被进行。根据这样的研究现状,本稿先对作品和作者的周边进行讨论,探究日中双方在接受上的区别。再者,将原文与译文从比较叙事学的立场进行讨论,文本的现场感和紧迫感如何被表现,以及二者表现上有什么差异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研究,阐明战争与文学、物语内容和物语讲述、原文和译文的问题,养成全新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