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大学生信贷始于2004年,此后四大银行也相继发行了各种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在2009年银监会明确提出应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等一系列规定,各大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申请开始陆续停止。传统银行的退出,使国内大学生的信贷市场有几年的市场空白区。直到2013年,金融的步伐迈进了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开始发展。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始出现,各类大学生校园贷产品被开发出来,并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被推广开来。到2014年,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信贷消费公司高达30多家,整个市场发展迅猛,2017年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达到数千亿人民币。然而迅猛的增长下存在各种问题,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各类学生陷入恶性的循环贷款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针对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的研究,对于规范大学生信贷市场,引导校园信贷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大学生信贷进行了文献综述,深入分析了理性行为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以及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模(UTAUT)。结合大学生信贷的特点和对一些大学生的访谈,本文决定最终选用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模型(UTAUT)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促成因素、社会影响、感知风险和平台可信度六个维度作为解释变量,信贷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生活费、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前期访谈成都各大高校大学生以及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成都本地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回收485份有效问卷,通过信度以及效度检验,对问卷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样本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大学生消费信贷影响的程度,其中绩效期望影响程度最高,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成因素对大学生消费信贷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平台可信度的影响较小,而感知风险对信贷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调节作用方面,年龄对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的调节作用显著;生活费对绩效期望的调节作用显著;教育程度对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成因素的调节作用显著。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本文进行了相关讨论,认为样本数据在6个维度的解释变量的作用方向和程度上与普遍的结论相一致,在调节变量的作用上有不同的结果,即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信贷意愿。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以及讨论,提出完善信贷产品与服务,提升大学生的绩效期望;加强大学生的信贷知识宣传教育,降低信贷过程的信息不对称;积极引导平台建设,提高平台可信度;加强高校、社会联动监管,降低感知风险和信贷风险的四条建议。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并验证了大学生信贷意愿的影响因素,这个对象是前人很少研究的。在运用UTAUT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感知风险构建了理论模型,增加了调节变量,在研究视角和模型运用上有一定的创新,并对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方向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