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最高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的获得者,江作苏不但具有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同时具有丰硕学术研究成果。具有个性特点的是,他花甲转型为高校教师后,在教学模式方面也进行了多元化有益尝试。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关注江作苏在新闻实践方面的成果,但关于其在学术观点和传媒教育方面的研究却仍阙如,本文属首次涉猎之作。在新闻实践方面,江作苏具有记者、党报总编和集团董事长多重身份,在不同职位下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作为我国新闻业者向新闻教育者成功转型的一位代表性人物,江作苏的从业与转型经验无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再理性化进程,还是对传统媒体人的“脱茧”转型都具有一定现实启示。在学术研究方面,江作苏在传播伦理、职业伦理、经营伦理、国际交互伦理、媒介素养等媒介伦理研究领域颇具建树,其中不乏有“责任造就公信力”、“传播即涉伦理”、“世界已进入’被算计’的场景时代”、“传播伦理’内卷化’的世界倾向”等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和责任感的论断,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在传媒教育方面,江作苏不断在试错与创新中探索育人温度,如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NST教学模式探索,引领学生自主创建纸质版《媒介伦理研究》期刊,带领学生搭建了网络版《媒介伦理案例库》,在MOOC开设全国第一门媒介伦理方向的在线课程,并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江作苏在传媒教育方面进行的多元化教学路径探索,对于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江作苏首译的《新闻伦理学》著作,不仅有效弥补了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根基,对我国媒体业者从事具体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江作苏倡导和组织的具有开拓性议题的四次全国性会议,对于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开展学术研究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纵观江作苏多年新闻实践和传媒教育经历,其内心始终秉持守正不阿、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化观,以漫长经历体现出责任、创新和严谨的新闻职业理念。本文通过对江作苏“这一个”传媒人的行为价值、经验价值、立场价值、学术价值和创新价值进行蠡探,以期实现对不同职位身份的传媒人都有若干启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对践行新时代背景下传媒领域智库观也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