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口译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口译研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汉英口译过程中出现的汉语语气助词在学界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语气助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虚词,主要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及句末强调语气。本研究主要研究其中三个——“吗”、“呢”和“啊”的语用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本研究为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语料来源于1998-2015年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总理记者招待会及其交替传译。语料库为总时长36小时12分钟的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转写而成的文本,其中包含中文原文(149,785字)和英文译文(108,637字),共计258,422字。笔者从自建的小型语料库中提取出含有“吗”、“呢”和“啊”的源语及其译语,逐句对其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三个句末语气助词不仅具有前人提出的语用功能,还拥有一些前人未涉及的新语用功能。其中,最主要的语用功能共有七种,分别为:1)提问(“吗”和“呢”);2)增强判断及反问语气(“吗”、“呢”和“啊”);3)缓和批评语气(“呢”);4)提起注意(“吗”和“呢”);5)挑衅(“吗”和“呢”);6)增强否定语气(“呢”和“啊”);7)发出指令(“啊”)。最后,本文基于这七种语用功能总结出了五个相应的翻译策略,分别为:1)直译;2)加入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3)改变句式;4)加入复合介词或介词短语;5)加入情态动词。本研究基于语料发现了三个句末语气助词的主要语用功能,并提出了相应的口译策略,对口译教学和实践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其中提出的口译策略可供口译实践使用,对口译教学具有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