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加深的今天,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工业化发展阶段,而进入重点发展低碳的服务业阶段,而将高排放的工业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问题施压。中国在全球产业转移中承接了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的制造业,同时中国还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因此在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今天,遭遇到国际组织的强烈的减排压力。2009年中国全部能源消耗形成的碳排放总量约为77.07亿吨,占全球总能源消耗排放量的25.4%。但是碳排放不能只看总的排放量,还要看到人均排放量和历史的累计排放量,还看要到国家的发展阶段。同时还要看到碳转移的情况。面对国际形势和压力,胡主席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向世界做出了碳减排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被动方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你是否愿意,低碳都是一种必然趋势,与其逃避不如未雨绸缪,积极寻找低碳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为自己争取主动的话语权。本文主要通过对东亚贸易流向以及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垂直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减排形势。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垂直产业化程度较高,并且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行业。并且处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产业链的附加值较低的一端,并且取代日本、韩国等成为东亚对美出口平台。本文对中国的碳排放净出口进行计算,发现中国存在大量的碳排放净出口。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为他国排放了较多的隐含碳,同时也因此中国能源和能效问题,引发“碳泄漏”。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提升中国在东亚产业结构分工中的地位,调整贸易结构,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实现国际国内的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