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2008年9月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我国对外出口快速下降,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为此,我国政府及时、果断地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增加消费者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外,还应当认识到,流通产业,尤其是商业对扩大内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然而,当前我国商业的经济效益究竟如何,是否能够对实现上述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未来的发展之路在哪里,值得探究。要想回答上述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商业经济效益,如何评价商业经济效益。为此,本文以商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取舍,并以此对我国商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做了解析。同时,本文也分析了美日两国的商业经济效益,并将其与我国的状况进行了比较。最后,本文结合这些内容,对提高我国商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其价值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介绍了商业经济理论,包括商业理论、商业地位和商业资本与利润等内容,还回顾了商业经济效益的有关文献。第三部分:对商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定义,从理论上对其评价指标体系做出了解释,包括总产值、净产值、劳动效率、资金利用率、流通费用率、商业利润率、综合系数和人均利税额等,还阐述了本文为何要从总量、效率、利润率和综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商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分别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劳动效率、利润率和人均利税额等指标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我国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第五部分:分别对美日两国的商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进行了总量和效率两个方面的分析,还从发展阶段和制度安排两个角度对我国与美日的差距做出了解释。第六部分: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经济效益的原因,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其提高的基本途径进行了阐述。本文的结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发展呈现出几个特征:销售总量不断增加,但在GDP中的比重波动式下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其直接原因;劳动效率直线上升,与第三产业贡献率的大幅提高不无关系;利润率有所起伏,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人均利税额连续上升,是前三者的综合表现。2、与美日相比,我国商业发展还存在明显差距,原因在于我们与其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美国第三产业在其GDP中的比重已达到76%,日本为68%,而我国仅为40%,其现状是我国商业未来发展的趋势。3、我国商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基本途径包括:宏观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流通先导性作用,改进商业管理体制;微观上,引入先进营销管理方式,降低劳动耗费与占用,提高从业者素质,走规模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