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局部晚期胃癌,胃切除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选择,但疗后肿瘤可能再次复发。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被认为是肿瘤的发生,耐药,侵袭、转移和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之一。目前有研究报道,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和CD133很有可能成为预测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干细胞标志物。对此,我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胃癌术后Ⅲ期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LDH1A1和CD133的分布以及表达进行了检测,探讨其表达与预后、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的关联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胃癌组织及70例胃癌旁组织中ALDH1A1、CD133的表达情况,并采用SPSS25.0来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以及对不同治化疗案的疗效。
结果:入组的91例Ⅲ期患者中,57例(62%)ALDH1A1阳性表达,60例(66%)CD133阳性表达。ALDH1A1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均有检测到,肿瘤组织中的ALDH1A1表达要强于在胃癌旁组织。CD133的表达仅在肿瘤组织中可以检测到。ALDH1A1的阳性表达与较晚的T/N分期(T分期:P=0.012,N分期:P=0.023)和分化程度(P=0.020)有着显著的相关性;CD133的阳性表达与较晚的T分期相关(P=0.007)。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显示ALDH1A1和CD133表达程度之间存在着弱的正相关性(rs=0.240,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CD133阳性的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FS)较差(P=0.042),而ALDH1A1阳性的胃癌患者与较差的DFS无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CD133表达、血管侵犯和性别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和性别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分析方面,与铂类+氟尿嘧啶类两药治疗相比,铂类+氟尿嘧啶类+紫杉醇类的三药治疗并未显示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亚组分析表明,在ALDH1A1-、CD133+且ALDH1A1-两个亚组中,两药治疗的OS较三药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结论:ALDH1A1和CD133可能在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成为预测胃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的靶点;Ⅲ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铂类+氟尿嘧啶类+紫杉醇类的三药联合相比铂类+氟尿嘧啶类两药联合方案对ALDH1A1阴性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未显示益处。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胃癌组织及70例胃癌旁组织中ALDH1A1、CD133的表达情况,并采用SPSS25.0来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以及对不同治化疗案的疗效。
结果:入组的91例Ⅲ期患者中,57例(62%)ALDH1A1阳性表达,60例(66%)CD133阳性表达。ALDH1A1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均有检测到,肿瘤组织中的ALDH1A1表达要强于在胃癌旁组织。CD133的表达仅在肿瘤组织中可以检测到。ALDH1A1的阳性表达与较晚的T/N分期(T分期:P=0.012,N分期:P=0.023)和分化程度(P=0.020)有着显著的相关性;CD133的阳性表达与较晚的T分期相关(P=0.007)。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显示ALDH1A1和CD133表达程度之间存在着弱的正相关性(rs=0.240,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CD133阳性的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FS)较差(P=0.042),而ALDH1A1阳性的胃癌患者与较差的DFS无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CD133表达、血管侵犯和性别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和性别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分析方面,与铂类+氟尿嘧啶类两药治疗相比,铂类+氟尿嘧啶类+紫杉醇类的三药治疗并未显示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亚组分析表明,在ALDH1A1-、CD133+且ALDH1A1-两个亚组中,两药治疗的OS较三药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结论:ALDH1A1和CD133可能在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成为预测胃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的靶点;Ⅲ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铂类+氟尿嘧啶类+紫杉醇类的三药联合相比铂类+氟尿嘧啶类两药联合方案对ALDH1A1阴性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未显示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