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纵隔子宫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子宫畸形,约55%的苗勒管畸形为纵隔子宫。不少研究表明它与反复流产及早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迟缓等其他产科并发症相关,并有学者认为它具有最差的妊娠结局。但就纵隔子宫是否会导致原发不孕,不同的学者仍持有不同的观点,而对于纵隔子宫与胚胎停育关系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空白中。由于纵隔子宫在先天性子宫畸形中的高发生率,而其中很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原发不孕或胚胎停育来就诊,因此,本项研究旨在探讨纵隔子宫与原发不孕和胚胎停育的关系,并为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9.06—2011.1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宫腔镜室因原发不孕或胚胎停育就诊检查及治疗的纵隔子宫患者的病例。其中,因原发不孕就诊的患者若存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异常、输卵管结构功能异常、内分泌功能异常、男方精液异常及男女双方免疫异常这些可能引起原发不孕的因素则排除在外,而胚胎停育的患者若存在辐射、药物、感染、甲功异常、黄体功能不全、男方精液异常、男女双方免疫异常,男女双方染色体异常这些可能与其相关的因素也同样排除在外。不论是因原发不孕还是因胚胎停育就诊的患者,均根据美国生殖协会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完全纵隔组和完全纵隔组,各组再根据患者是否行子宫纵隔切除术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大部分患者均经阴道二维超声和宫腔镜确诊为纵隔子宫,个别患者若仍然难以确诊,则进一步经阴道三维超声确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天在全麻和B超监测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术后采用雌孕激素序贯人工周期治疗一月,一般患者术后3月建议其试行妊娠,个别术后3月子宫内膜恢复不佳者根据其以后宫腔镜复查恢复情况决定其妊娠时间。至2013年1月电话随访所有患者,随访其有无妊娠,妊娠后有无早产、自然流产及胚胎停育,是否足月分娩。①对比分析因原发不孕就诊的纵隔子宫患者行宫腔镜纵隔电切术后与术前的妊娠率,以及经手术治疗者术后与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妊娠率、胚胎停育率、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及足月产率,以了解纵隔子宫与原发不孕的关系。②对比分析因胚胎停育就诊的纵隔子宫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后与术前的胚胎停育率,以及经手术治疗者术后与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妊娠率、胚胎停育率、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及足月产率,以了解纵隔子宫与胚胎停育的关系。应用SPSS16.0软件统计系统,各组间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27例原发不孕的不完全纵隔子宫患者行宫腔镜纵隔电切术后妊娠率提高为66.7%,手术组术后与非手术组妊娠情况相比,尽管二者早产率(17.4%vs12.5%, P=1)无显著差异,但妊娠率(66.7%vs31.2%,P=0.024)、胚胎停育率(4.3%vs33.3%, P=0.043)、自然流产率(4.3%vs33.3%, P=0.043)、及足月产率(73.9%vs12.5%,P=0.004)均有显著性差异。②15例原发不孕的完全纵隔子宫患者行宫腔镜纵隔电切术后妊娠率提高为80%,手术组术后与非手术组妊娠情况相比,尽管胚胎停育率(0%vs25%,P=0.2)及早产率(18.8%vs0%,P=1)无显著差异,但妊娠率(80%vs22.2%,P=0.01)、自然流产率(12.5%vs75%,P=0.032)及足月产率(68.8%vs0%,P=0.026)均有显著性差异。③37例胚胎停育的不完全纵隔子宫患者行宫腔镜纵隔电切术后胚胎停育率降为9.8%,手术组术后与非手术组妊娠情况相比,尽管妊娠率(94.6%vs82.4%, P=0.35)、自然流产率(9.3%vs22.7%, P=0.253)及早产率(11.6%vs9.1%, P=1)无显著差异,但胚胎停育率(9.8%vs54.5%, P<0.05)及足月产率(69.8%vs13.6%, 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④17例胚胎停育的完全纵隔子宫患者行宫腔镜纵隔电切术后胚胎停育率降为9.1%,手术组术后与非手术组妊娠情况相比,尽管妊娠率(88.2%vs70%, P=0.326)及早产率(18.2%vs7.7%, P=0.63)无显著性差异,但胚胎停育率(9.1%vs61.5%, P=0.002)、自然流产率(0%vs23.1%,P=0.048)、及足月产率(72.7%vs7.7%, 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纵隔子宫可能与原发不孕及胚胎停育有关。因此,不仅当纵隔子宫患者出现反复流产,早产,胎儿发育迟缓等不良妊娠结局时,应考虑行纵隔切除术,而且对于因原发不孕或胚胎停育就诊的纵隔子宫患者,纵隔切除术仍然优先值得考虑,因为去除纵隔可提高原发不孕患者的妊娠率,降低胚胎停育患者的胚胎停育率,明显改善其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