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该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病征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2009年卫生部与世界糖尿病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糖尿病国际论坛”上,与会各方指出,中国糖尿病患者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位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增长速度惊人。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抵抗伴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而导致的,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引起的复杂、多基因性慢性高血糖疾病。据估计,Ⅱ型糖尿病的遗传率达70%-80%。遗传因素在Ⅱ型糖尿病中起主要的发病机理。而且,不同种群的发病率不尽相同,从白种人的5%到亚洲人的50%。
Ⅱ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长期目标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其基础治疗方案主要由运动和饮食构成,但是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往往也非常关键。
常规治疗Ⅱ型糖尿病口服药大致分为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并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研发出不同作用机理的新型抗糖尿病药,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多种途径,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PeptidaseⅣ,DPPⅣ)抑制剂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肽基肽酶-Ⅳ/CD26(DPPⅣ/CD26;EC3.4.14.5)属于脯氨酰寡肽酶家族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当氮末端第二位为脯氨酸或者丙氨酸时,DPPⅣ可以在该部位劈开蛋白或多肽。
20世纪以来,随着肠促胰岛素(incretin)概念的提出和研究的深入,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具有保护和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等作用而备受研究者青睐。但肠促胰岛素主要成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lucose-dependentinsulinotropicpeptide,GIP)在体内易受DPPⅣ降解而半衰期很短暂,无法起到生理活性作用。对DPPⅣ抑制剂的研究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磷酸西他列汀(sitagliptinphosphate,Januvia)为代表的不同类型的小分子DPPⅣ抑制剂不断涌现,成为极具前景的Ⅱ型糖尿病新治疗策略。
目前,国外对DPPⅣ抑制剂的研究较为深入,主要通过Caco-2细胞或动物肝肾组织细胞提取液获取DPPⅣ,与特异性底物甘氨酰-脯氨酰-对硝基苯胺(Gly-Pro-pNA)反应的方式来构建抑制剂筛选模型,而国内对DPPⅣ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的研究匮乏。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简便,快捷,高效的DPPⅣ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模型,并通过模型快速寻找该类抑制药物。
本实验建立的筛选模型是对本实验室已有的DPPⅣ抑制剂筛选模型的细胞破碎液、底物浓度、pH,孵育时间三个条件进行优化。实验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酶比活力做判断的指标,考察以上三个条件对模型的影响,以期达到减少能耗、更快捷地进行抑制剂的筛选,为以后对批量化合物的DPPⅣ抑制活性进行高通量筛选提供依据。以高浓度的sitagliptin为阳性对照,纯水代替sitagliptin为阴性对照测定Z因子、信噪比S/N,评价筛选模型的优劣;设置液氮、-20℃、4℃、25℃、37℃作为放置温度分别保存不同时间,检测细胞破碎液中DPPⅣ的活性;从1%-30%梯度设置7个体积浓度的DMSO、乙醇、乙酸乙酯,考查常用的有机溶媒对DPPⅣ活性的影响;利用实验测出的DPPⅣ动力学参数Km,vmax的判断化合物JD-1,JD-2抑制的性质;使用本筛选模型筛选一系列合成的化合物对DPPⅣ抑制的活性。
方法:
1.Caco-2细胞中DPPⅣ的提取、蛋白质含量测定于含10%胎牛血清,1%非必需氨基酸,1%谷氨酰胺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Caco-2细胞。反复冻融方法破碎细胞,取上清液,-70℃保存。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细胞破碎液的蛋白质量。共测10管,1.00mg·mL-1BSA为标准蛋白,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纯水、考马斯亮蓝染料试剂和细胞破碎液。用标准蛋白浓度(mg·mL-1)为横坐标,用OD595nm为纵坐标,使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得标准曲线,代入公式求得未知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2.正交实验本正交试验选定4因素3水平考察本筛选模型最适反应条件。具体为100%,70%,50%细胞破碎液;100μM,200μM,300μM底物(GLy-Pro-pNA)溶液;8.3,8.0,9.0pH;15min,30min,60min孵育时间。到反应时间后分别于405nm测OD值,并计算各组合的酶比活力值(μmoL·min-1·g-1),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3.Z,信噪比(S/N)100μMsitagliptin溶液为阳性对照,纯水代替sitagliptin为阴性对照,共设20复孔,37℃孵育15min后,405nm测OD值,根据公式计算Z及S/N。
4.不同浓度DMSO、乙醇、乙酸乙酯对筛选模型中DPPⅣ活性的影响DMSO、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浓度设定为1%,5%,10%,15%,20%,25%,30%。以纯水代替有机溶剂为阴性对照,37℃孵育15min后,405nm测OD值,数据以Mean±SD表示,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对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及SPSS13.0对不同浓度有机溶剂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5.在不同温度(37℃,25℃,4℃,-20℃,-70℃,液氮)放置不同时间对DPPⅣ稳定性的影响将细胞破碎液分成3组,25℃、37℃为第一组,4℃为第二组,液氮、-70℃、-20℃为第三组。25℃、37℃存放的细胞破碎液测定为每2h测定一次OD值,并于第24h测最后一次OD值,共6次;4℃存放的细胞破碎液测定为存放4℃的1天后、每2天测一次及第30天,共9次;液氮、-70℃、-20℃的细胞破碎液测定为每隔1星期测定一次,共6次。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对酶活性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及SPSS13.0对不同温度放置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6.DPPⅣ动力学参数(Km,vmax)的测算对所求得不同底物浓度时反应的初始速度v和各对应的初始底物浓度[S]作倒数,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软件,以1/v为纵坐标,以1/[S]为横坐标作回归曲线,并拟合回归方程,即可计算得到Km,vmax值。
7.JD-1,JD-2对DPPⅣ抑制作用性质的判断JD-1,JD-2分别设6个浓度,加入不同浓度底物溶液,求得各酶促反应的初速度v。对所求得同一抑制剂浓度,不同底物浓度时反应的初始速v和各对应的初始底物浓度[S]作倒数,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软件,以1/(v)为纵坐标,以1/[S]为横坐标作回归曲线,并拟合回归方程,即可计算得到Km,vmax值。Km,vmax与Km,vmax比较,判断JD-1,JD-2对DPPⅣ抑制作用性质,并按公式计算出抑制剂Ki。
8.受试化合物抑制率的测定受试化合物与阳性对照物sitagliptin以3%乙醇溶液溶解,以3%乙醇溶液代替受试化合物作阴性对照,每组设3个复孔。冰浴孵育30min后,37℃孵育15min后,405nm测吸光度(OD)值,并计算抑制率。
结果:
1.正交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破碎液(A)、底物浓度(B)、pH(C)、孵育时间(D)的最佳组合为:(稀释)50%细胞破碎液、300μM底物浓度、pH8.3、孵育时间15min。在实验选择的评价水平中,底物浓度对筛选模型的影响最大,pH影响最小,顺序为B>D>A>C;各因素间及水平间的P值均小于0.05,具显著性差异。
3.筛选模型的评价中Z、信噪比(S/N)分别为0.775、16.411。
4.不同浓度DMSO、乙醇、乙酸乙酯对筛选模型中DPPⅣ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DMSO、乙醇、乙酸乙酯的溶度到30%时,酶活性降低至77.06%、74.87%、75.58%。从统计分析看,15%起与1%相比,对酶的活性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5.在不同温度(37℃,25℃,4℃,-20℃,-70℃,液氮)放置不同时间对DPPⅣ稳定性的影响。25℃与37℃对DPPⅣ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第6h及6h后,与原始的(0h)相比,活性的下降均具统计学差异。在4℃的近期保存中,第3d及3d后,与原始的(0d)相比,活性的下降均具统计学差异。在液氮、-70℃、-20℃中保存到第6周,DPPⅣ活性分别降低至67.5%,60.0%,62.0%,液氮分别-70℃,-20℃对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
6.JD-1,JD-2对DPPⅣ抑制作用性质的判断。本实验求得筛选模型的DPPⅣ的Km,与Vmax分别为100.7μM与2.105μM·min-1。从双倒数图求得,JD-1,JD-2及sitagliptin的Km/Vmax(斜率)随浓度增大,1/Vmax(纵轴截距)不变,均为竞争性抑制剂。
7.受试化合物抑制率的测定。在一系列的待测化合物中,WL-01、Wl-04的浓度为1×106nM抑制率超过50%,分别为63.51%±0.98%,73.18%±1.53%
结论:
使用正交实验结果的模型评价中Z大于0.5,S/N大于5,说明本筛选模型准确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用于高通量筛选。实验结果显示,在对化合物需使用有机溶剂溶解时,可优先选取低于15%的DMSO。通过实验的观察,25℃、37℃24h下,37℃对酶的活性影响相对较小;25℃与37℃对DPPⅣ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37℃放置更稳定。4℃30天后对DPPⅣ活性有较大的影响,放置不宜过长;在液氮、-70℃、-20℃保存6周后对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三者中,-70℃对DPPⅣ活性影响较小。本实验求得的筛选模型中DPPⅣ的Km为100.7μM,与文献报道的接近。利用双倒数图求得,JD-1,JD-1与sitagliptin均属于竞争性抑制剂,与相关文献报道的sitagliptin抑制性质一致。使用本筛选模型,在一系列的化合物对DPPⅣ抑制的筛选中,获得WL-01、Wl-04的浓度为1×106nM抑制率超过50%,可做进一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