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极端天气的频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环境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在建设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生产率不高,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资源消耗比重大,单位能效低。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并于G20峰会提出绿色金融的概念。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习总书记指出,要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更加开放、绿色的理念建设“一带一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策动和连接各国建设不可或缺的支点和纽带,是促进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和金融中介的基础条件,金融发展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金,保障低碳经济的平稳运行。这使得金融发展、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碳减排联系起来,理清金融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关于金融发展对碳排放之间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单个国家,且结论不一。同时,考虑风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周围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可能对本国的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来研究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影响,可以更加准确的探究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有利于更好的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等沿线国家实行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和有所侧重的碳减排措施提供参考。正是如此,本文建立了“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的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局角度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同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空间依赖规律的异质性,以期从空间视角探索金融发展对沿线国家碳减排的有效对策。为此,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本文梳理了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影响效应的相关文献,归纳了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影响大小。整理发现,目前研究多个国家之间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影响效应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且大多忽视了空间溢出效应对上述研究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实证结果不够准确。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思路参考。其次,本文借助Moran’s I指数及其散点图、lisa集聚图、Getis-Ord G*指数来评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区域集聚性。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碳排放在空间上高度稳定,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路径依赖性”。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呈现东热西冷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再次,用空间杜宾模型作为本文的实证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再次验证了沿线国家的碳排放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即周边国家的碳排放量的增加,会导致本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而路径依赖性则说明碳减排政策将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同时,金融规模对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正向直接效应远小于负向溢出效应,去掉二次项后,金融规模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即金融发展整体上对于碳减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后,建立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空间依赖规律的异质性。结果显示,金融发展的弹性系数的七种类型在空间上呈现连片布,在空间上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因此,在制定环境政策时需要考虑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并非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都会对碳减排起到积极的作用,金融发展对沿线高收入国家碳排放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沿线中高收入国家碳排放具有负向溢出效应,但是溢出效应强度小于正向直接效应;而在中低收入国家中,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当地的碳排放水平,以上结果很好地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同时,从时间跨度上分析,金融发展的弹性系数在2007—2018年的12年间,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整体上金融发展对于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渐减弱。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建立差异化的环境政策、利用金融发展发挥产业结构及绿色金融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弥补了现有对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研究的不足,是对“一带一路”政策影响效力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定降低碳排放政策提供客观依据,以金融发展为手段来我国调整绿色“一带一路”政策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数字经济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在促进广大乡村地区的产业智慧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生态模式数字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较为明显的突破。着力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目前机遇与挑战并存,要不断化挑战为机遇,实现乡村发展“质”的飞跃。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机遇的基础上,解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
期刊
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认为,在完美的市场中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被分散,特质风险作为非系统性风险可以被完全分散,因此股票定价时不需要考虑特质风险。但市场并非是完美的,现实市场中存在着交易成本、信息不完全等因素,投资者不能完全消除非系统性风险,由此大量学者对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的关系展开了更多的研究。学者们通过采用不同的特质波动率度量
学位
近年来,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基金市场也迎来了一次次改革与发展,公募基金的数量与规模都在不断地增长,基金创新也层出不穷。但是,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对其的选择却变得越发困难,虽说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的基金,但是,市场上基金的风格漂移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会增加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基金的风
学位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亦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能更好助力传统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乡村治理智慧化和农业生产绿色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的着力点应集中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乡村治理、农业信息集成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当前,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农村产业数字化进程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
期刊
自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udctivity,简称TF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综合指标,是除要素投入外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的观点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众多学者认为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有关,最重要的是企业层面的资源配置不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21年,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十年间增长近8倍。由于数字金融使得借贷相对便捷,居民的信贷约束逐步得到缓解,信贷可得性大大提高。相对于经营性信贷的可持续性,消费性信贷的用途并不产生现金流,其偿还完全依赖于居民个人的未来收入情况,而部分消费主体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进行非理性消费进而导致过度负债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
学位
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任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的提升,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来看,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其通过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影响企业创新投资,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微观角度来看,管理者在企业投资
学位
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善民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又是稳定宏观经济波动、促进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基础设施事业分为基础设施新建投资和存量基础设施维护两大领域。目前,学术界对基础设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新建基础设施投资,而对基础设施维护问题关注不多。特别是在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然而,由于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时对需求估计不足、养护资金短缺等问题,近年来与基础设施密切关联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
学位
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历经了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和种类都有了长足的增长。截至2020年12月,据中国基金协会统计,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和其子公司、证券机构、期货机构、私募基金公司资产管理总的业务规模约为58.99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占比最高,其规模达到19.89万亿元,占比为34%,公募基金的数量也达到了8037只。公募基金中股票型基金的数量达到了1379只,规模也达到了2.07万亿元。然而随着基金市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