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参皂苷Rb1是人参二醇系皂苷,主要分布于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西洋参等植物中,是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化学物质[1-3]。研究表明Rb1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4-9]的作用。其中Rb1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Rb1可以明显缩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的体积,通过上调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1和葡萄糖转运体3的表达等来发挥脑保护的作用,表明Rb1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有复方制剂中Rb1的药动学的研究,但是由于复方制剂组分复杂,不同组分之间药动学有可能会相互影响,因此我们考察了口服与静脉注射Rb1单体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另外由于脑缺血可能会对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建立了脑缺血再灌注的大鼠模型,考察了Rb1单体应用于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后血浆与脑组织中的药动学,并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认识Rb1的脑保护作用,从而为Rb1资源的进一步药用价值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同时我们还观察了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变化,并将其与药动学结果结合研究,探讨浓度-时间-效应的三维关系,以期望能够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Rb1在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的联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第一章人参皂苷Rb1在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b1的LC-MS/MS分析方法,分别考察单次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不同时间点,人参皂苷Rb1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正常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以地高辛为内标,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柱预处理。色谱柱:Shim-pack XD-ODS(2.0×30 mm,2.2μm);预柱:Shim-pack GVD-ODS(2.0×5mm,4.6μm),柱温:40℃;流动相:10mMo l乙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8 mL·m in-1;电喷雾离子源,四级杆质谱检测器,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多重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检测离子的质核比分别是345.2(地高辛)和179.0(人参皂苷Rb1)。建立 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体内Rb1含量,运用PKSolver V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人参皂苷R b1的线性范围为1~500ng/mL,相关系数为0.9992,定量下限为1ng/mL;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均小于7%;提取回收率为90.1%~113.6%,基质效应为84.3%~91.6%。Rb1在口服灌胃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AUC0~96 h分别为(2.01±0.93)μg·L-1,(7.20±5.49)h,(25.91±15.84)h,(88.47±58.99)μg·h·mL-1。Rb1在静脉注射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Cmax、t1/2α、t1/2β、AUC0-96 h分别为(194.81±28.84)μg·mL-1,(0.18±0.05)h、(14.66±4.19)h、(1671.16±388.91)μg·h·mL-1;Rb1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62%。 结论:试验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高效快速,能够应用于Rb1的生物体内药动学研究;Rb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62%,说明Rb1口服给药吸收比较差,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管,生物利用度高,推荐临床给药优先选择。 第二章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目的:对传统的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进行改进,建立适用,成功率高的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 方法:本研究在试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分离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在CCA上剪口,在CCA远心端与ICA处分别备线,将线栓由 CCA末端附近插入,再由 ICA进入,感觉有阻碍时停止,即到达了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起始处。通过行为学评分判定模型成功与否,然后通过大鼠脑组织TT C染色结果,以及HE染色结果进一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 结果:本试验所选择的方法模型成功率为54%。筛选行为学评分为1-3分作为成功的模型。TTC染色发现成功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区呈白色,HE染色时可见缺血中心区细胞固缩浓染,部分神经细胞脱失。 结论:本方法制作的动物模型方法简单,节约时间,手术约15-20分钟即可完成一只大鼠模型的制作,而且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得当一般不会有出血现象发生,为后续的脑缺血模型药动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章人参皂苷Rb1在MCAO/R大鼠血浆及脑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考察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人参皂苷Rb1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与脑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制作的大鼠模型在缺血2h后,将动脉内的尼龙线拔出,实行再灌注,同时静脉注射 Rb1,不同时间点大鼠腹主静脉取血,取血后立刻断头取脑。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比较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药动学参数的差异;建立LC-MS/MS方法测定大鼠缺血侧和非缺血侧脑组织内Rb1的含量,考察其浓度及K值(brain/plasma concentration ratios)的差异。 结果:在MCAO/R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Cmax、t1/2α、t1/2β、AUC0~96 h分别为(0.17±0.05)μg·mL-1,(0.30±0.21)h,(17.85±3.07)h,(1.75±0.46)mg·h·mL-1,与正常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比较,发现两者K10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静脉注射Rb1后,在48 h和96 h时,脑缺血侧与非缺血侧Rb1的药物浓度和K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模型大鼠用药后K10值下降,表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体内的Rb1从中央室向外消除减慢,说明在病理状态下,大鼠体内药物消除速率降低。脑缺血侧与非缺血侧Rb1的药物浓度和K值的显著性差异说明Rb1在脑缺血侧跨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可能与脑部转运体有关。 第四章人参皂苷Rb1对MCAO/R大鼠血清中SOD和NO的影响 目的:测定人参皂苷Rb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对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在Rb1作用下两者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 方法:考察脑组织缺血再灌注1h、2h、4h、8h、24h、48h后,给药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 结果:检测结果表明,在1 h,4 h,48 h时,给药组的大鼠血清SOD浓度与模型组大鼠SOD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组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在1 h,24 h,48 h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推测,Rb1对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一方面可能是通过Rb1进入脑内发挥脑保护作用,从而降低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另一方面由于 Rb1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因此能够降低48 h时MC AO/R大鼠血清中SO D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