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一项基于“投入量假设”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词汇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又一次被英语研究的专家们重视起来,并且众多的学者和教师将词汇研究运用于英语教学。其中,研究者对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的学习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的词汇附带习得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听或读的过程中附带学习词汇。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对所听或所读的内容上而不是仅仅放在对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上。也就是说,在听或读的认知过程中词汇习得仅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副产品。  有关词汇附带习得最为著名的理论就是由B.Laufer和J.H.Hulstijn于2001年提出的“投入量假设”(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的概念。该假设认为学习者在实施语言活动时其投入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需要(Need),搜索(Search)和评价(Evaluation)。不同的任务引发的投入量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投入量无论对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还是词汇附带保持上都有不同的作用。  目前,在中国,许多有关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都着重研究大学里英语和非英语专业的习得情况。只有极少部分的研究是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B.Laufer&J.H.Hulstijn(2001)提出的投入量假设,本篇论文对中国在校高中生进行了一项实证性研究。目的在于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的阅读任务以及不同的投入量是否影响中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如果有,就及时记忆而言,是否投入量越高的任务对中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更有效?  2.就延时记忆而言,投入量越高的任务是否会比投入量低的阅读任务更能促进词汇附带习得?其结果是否与投入量假说一致?  3.在词汇附带习得情景中,投入量大但接触量小的阅读任务和投入量小但接触量大的阅读任务哪种更能有效的促进词汇的附带习得?  此次研究主要为了调查词汇附带习得是否对中国高中生适用,如果适用,那么词汇附带习得又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词汇附带习得。同时,该研究还旨在充实由B.Laufer&J.H.Hulstijn提出的词汇附带习得假说。  本研究选取了四川广汉中学三个平行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则是包含了十个目标词汇的阅读材料。此次实验包含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前测,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实验对象对于目标词汇的熟悉度少于百分之五;第二阶段:三组的所有学生均参加一项阅读任务。所有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但是处理不同的阅读任务:组一的学生完成正误判断;组二的学生选择适当的词填空;组三的学生则用所给的词造句。当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这些阅读任务后,所有的学生还得完成一项提前设计好了的即时测试。然后教师收回即时测试。一周后,实施后测。其结果可归纳如下:  1.不同的阅读任务对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是有影响的,而且就及时记忆而言,投入量越高的阅读任务更能有效地促进词汇附带习得。  2.就延时记忆而言,投入量越高的阅读任务更能有效地促进词汇附带习得,其结果基本上与投入量假说和深度处理一致。  3.与投入量但接触量大的阅读任务相比,投入量大但接触量小的阅读任务更能有效地促进词汇的附带习得。  作者希望本篇论文的研究发现可以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帮助。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课后和空余时间阅读英语材料。其次,教师可以设计“投入量”较高的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英语词汇。最后,教师应倡导一些其他学习词汇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混合学习。混合学习基于在线学习平台,强调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好评,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混合学习教学设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正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转变。培养就业者的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解决问题
说课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说课的基本要素为依据,以高职英语公共课《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1》第三单元第二次课(Text A My Hobbies)为说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