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呼声愈演愈烈,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节节攀升。表面上来看,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会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困难,长期以来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严峻考验。倘若操之过急,出口企业倒闭,释放出来的就业量如何消化,是不是会进一步加重目前国内就业难的状况,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升值降低了进口资源的价格,提升了人民币的购买力,甚至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却又无疑是一件大好事。2011年初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要继续完善我们的汇率形成机制”。当前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币汇率要保持在什么水平才是合理的呢?升值空间还有多少?是否已经到头了?针对这些疑问,本文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切入点,探讨人民币汇率目标区——这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国际金融界受到重视与争议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大量收集数据、构建模型、运用实证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回答:为什么说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是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意选择,而不是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具体区间怎样确定?均衡汇率怎样衡量和波动幅度怎样设置等系列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有:本文首先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给出一些与当前汇率制度有关的背景介绍。我国现今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事实上却是“盯住美元”。并且在当前看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金融体系完善程度尚未达到浮动汇率制度的要求,例如开放性要求、投资机构以及公众的风险意识等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来看看中间汇率制度,而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正属于中间汇率制度的范畴。基于此,我们来对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在本文第二章中,对汇率目标区及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在细致梳理的过程中,做出了一些简单的评价。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是在威廉姆森汇率方案或者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及其拓展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即使是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某方面特定的实证检验,也大多数是在2006年之前做的实证检验,其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多数集中在1:7——1:8之间,而经过2006年汇改,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许多突破性的变化、人民币不断升值之后(早已突破1:7),鲜少看到有进一步的实证数据分析。因而,本文将运用近期的最新数据,对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最主要的问题——均衡汇率的确定进行计量方面的实证研究。在本文的第三章中,回顾了汇率目标区理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汇率目标区涵义及分类,与其他汇率制度的比较,政府在外汇干预中的作用、优缺点以及在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必要性等内容。第四章总结了欧洲货币体系、新加坡和印尼在实行汇率目标区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其中,欧洲第一个实行汇率目标区,在一篮子货币选择、中心汇率确定以及波幅设置等方面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新加坡和印尼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实行汇率目标区方面,新加坡不公开目标区,印尼公开目标区;而且这两个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干预模式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结果。新加坡作为汇率目标区实施的成功案例,能为我们实行汇率目标区提供一些启示。印尼在政策不力、整体经济结构不够完善的背景下,汇率目标区未能发挥其预期优势,作为实行汇率目标区失败的例子,它也有值得我们进行深思的地方。在第五章中明确指出确定具体区间最为关键的三点是:均衡汇率(中心汇率)的确定、波幅的设置以及中央银行的干预。归纳总结、分析比较了各家关于均衡汇率(中心汇率)的计算方法或者模型,选择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计算均衡汇率。本文的第六章是实证分析部分,在借鉴发展中国家均衡实际汇率理论模型(ERER)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特点来选择基本经济变量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变量分别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贸易条件、开放度、政府支出比(即财政支出/GDP)、偿债率和外汇储备。运用19852009年的最新数据,对所提出的均衡汇率方程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实证检验。运用H-P滤波法获得各经济变量的长期趋势值求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长期趋势值,反映出现阶段人民币的长期均衡汇率水平,并给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状况的具体分析。第七章则给出一些实行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政策建议。例如,货币当局直接买卖外汇、调整利率、冲销干预、资本管制和引导市场参与者预期等。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国内相关领域的主要贡献,大多是在威廉姆森汇率方案或者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及其拓展方面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某种特定的实证检验。而且大部分文献的实证检验所采用的数据都是2006年汇改之前的,计算出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上在1:71:8之间。而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许多突破性的变化、人民币不断升值(早已突破1:7),鲜少看到进一步的实证数据分析。采用更新的数据进一步研究,应该会有所不同。关于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设定,主要涉及到汇率目标区均衡汇率的测算和目标区波动幅度的设定。在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均衡汇率计算方面,归纳总结了最为重要的一些方法,本文选用了均衡实际汇率(ERER)方法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根据我国经济特点选择基本经济变量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变量分别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贸易条件、开放度、政府支出比(即财政支出/GDP)、偿债率和外汇储备,并且给出具体的均衡汇率计算模型。本文采用1985——2009年中国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和Engle-Granger两步法协整分析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模型(ERER)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并以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模型为基础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调程度进行评价。在目标区波动幅度的设定上,主要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货币体系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得出结论:短期内,在汇率目标区建立初期,目标区波幅定为均衡汇率的10%(上下5%)。从长期来看,为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该区间可以逐渐收窄。最后提出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一些政策建议。本文主要是基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角度,来探讨单方汇率目标区的设定,并且单方汇率目标区具体区间的设定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在理顺整个思路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在实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目标区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双方汇率目标区,甚至多边汇率目标区。也就是说,用同一套方法可以估算出人民币兑日元汇率目标区、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目标区、人民币兑新币汇率目标区等。这样,对我国以后的对外贸易活动及金融监管,都是一大好事。本文的主要贡献有:系统地梳理了汇率目标区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并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评价。归纳和总结了国际上设立汇率目标区的国家或地区的一些做法,主要是欧洲货币体系、新加坡和印尼,为我国设立汇率目标区提供一些经验总结。明确提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具体区间”的三个关键点分别是:均衡汇率的确定、波幅的确定和央行的干预,归纳总结了各家关于均衡汇率和波幅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19852009年的最新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求出均衡汇率模型。并且,在得出均衡汇率模型后,运用H-P滤波法,获得各经济变量的长期趋势值求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长期趋势值,更能反映现阶段人民币的长期均衡汇率水平。并对我国19852009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调情况做了分析和评价。在波动幅度确定问题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结论:在设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初期,波幅以10%(上下5%)为宜,之后慢慢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