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格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获得国际贸易利益的配额的基础指标。自贸易条件恶化论出现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众多学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价格贸易条件作实证研究,结果一致认为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同时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得到不断改善。虽然单从价格贸易条件的角度分析,不能全面反映出我国的国际贸易利益问题,但本文认为,从理论上看,价格贸易条件是其他一切贸易条件的基础,它不仅反映出一国的出口能力对于进口能力的盈余能力,更能反映出一国在长期中的获得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能力,能够反映出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关系;从现实意义来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长期持续恶化,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深入研究,更具有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文的研究核心在于价格贸易条件。除了经济增长、FDI、汇率等因素外,产业结构对一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具有基础性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出口产业结构,决定了生产和出口的产品,继而影响其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劳动资本说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并根据拓展的价格贸易条件公式得出结论——既然价格贸易条件由一国进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指数决定,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正是通过这两条途径来影响贸易条件:首要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组成和结构,即贸易结构,当一国产业结构向以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先进生产技术方向优化升级,则其出口产品的属性提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而进口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这便改变了贸易的产品种类以及走向,贸易结构得到升级;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间接影响该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一国的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品的国内价值发生改变,影响出口商品的价格;同时创新和高技术水平使得本国对这类产品具有技术垄断权和价格制定权,加上原本依靠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能够自主生产,进口的主要产品转向了价格相对较低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改变了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本文通过研究我国1981-2011年间的总价格贸易条件和分类商品价格贸易条件,发现总体上看我国的贸易条件在此期间呈恶化趋势,但自2009年以后,贸易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我国出口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2003年以来都呈现出不断改善的态势。同时对我国近三十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做了大量的数据图表分析,总结出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目前处于“二三一”阶段,对外贸易结构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商品比重突破了百分之五十。尽管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年限比较短,取得的成效也很有限,我国依然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但依然对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产生了正向带动作用,而此作用的大小还将取决于我国产业结构的继续优化程度。最后,通过将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与价格贸易条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模型,得出实证结果,证实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确实对价格贸易条件起到了正向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