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观点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短期内有助于刺激经济,但从长期看对经济几乎没有影响,因此,货币当局有可能会通过不断增加货币发行,提高通货膨胀率来降低失业,但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公众又会反过来要求政府控制物价,公众既讨厌高失业率,又讨厌高通货膨胀率,使得政府处于一种两难境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明确知道降低失业率给公众带来的福利变化和提高通货膨胀率给公众带来的福利变化的计量方法,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后,再选择合适的经济政策。这样,通货膨胀对公众福利造成的影响的计量结果就成为政策制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对现有的关于平稳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的理论及模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计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填补国内这一方面的空白。一、本文的主要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上看,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了平稳通货膨胀(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相同)下,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定义,即在某一通货膨胀水平下,需要补贴给公众多少收入,才能使他们的效用水平与帕累托最优状态下的效用水平保持一致;并对前人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总的来说,要研究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就需要了解货币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或者说需要建立一种理论——为什么货币是有用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Bailey(1956)的工作,他是第一个提出如何计量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经济学家。他将著名的“福利三角”——货币需求曲线以下部分的面积——定义为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因此,在这个著名定义中,要注意的是,Bailey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定义并不是指价格水平从一个初始高度上升到另一高度所造成的福利成本,而是名义利率不为0即通货膨胀率不等于负的实际利率时的福利成本。第三部分对Bailey之后的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代表性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