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现状为目的,采用郑日昌主持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以整群抽样方法获得西南三省一市9所高校苗族、布依族等200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不同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其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出发,调查了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内在的稳定品质—心理健康素质。在本研究条件下,获得如下结论:
(1)心理健康水平的考察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性心理障碍、强迫、冲动、精神病倾向8个方面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异显著;但在社交攻击和偏执2个方面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异显著。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平均水平比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有待着力提高。
(2)在性别因素上,男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交攻击和强迫2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女性,但在焦虑和冲动2个维度上却显著低于女性少数民族大学生。
(3)在父母文化水平因素上,父母文化水平为文盲和初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低于父母文化水平为高中、中专、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4)在年级因素上,就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比较而言,大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显著偏低,大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显著偏高。
(5)在专业因素上,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性心理障碍上显著高于文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
(6)在是否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中的老大至老幺因素上,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较高,非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偏低;其中非独生子女老大的心理健康素质显著偏低,老幺的心理健康素质显著偏高,老二、老三的心理健康素质居中。
(7)在家庭经济状况因素上,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越低,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