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患者阳(气)虚证若干免疫和内分泌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的意义。材料与方法:2011年01月-2012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与内镜中心,经电子结肠镜检出的结肠息肉患者198例,从中选取阳(气)虚体质患者101例(除外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和P-J综合征)为结肠息肉组;对照组为非结肠息肉者44例。两组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免疫指标:①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②补体(C3、C4);③T细胞(CD3+、CD3+/CD4+、CD3+/CD8+、CD4:CD8);检测内分泌指标:①24H尿17-KS、17-OHCS、VMA;②甲状腺激素FT3。对上述指标进行平均值比较,同时对息肉患者进行年龄分段比较。结果:1、结肠息肉组补体C3及17-KS检测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肠息肉组免疫学指标:IgG、IgM、IgA、CD3+/CD4及内分泌指标FT3、VMA检测结果均数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肠息肉男性患者48岁以上为55例(82.09%),女性患者年龄在42岁以上为30例(88.24%),结肠息肉患者年龄分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好发于中老年人,其部分“阳(气)虚证”免疫和内分泌学客观指标且呈下降趋势,提示结肠息肉发生与机体阳虚及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