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环境中建筑形态消隐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重利益求速度的建设模式除了带给我们高度发达的城市之外,也在一点点磨灭属于城市原本的印记。面对粗放式开发所呈现的诸多有关城市文脉缺失的问题,“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逐渐走上历史舞台。自此,对于历史环境传承和地域特色发扬的问题得以被重新关注。更多的建筑师开始思考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身处历史环境中的建筑究竟该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场地之中,又该如何与历史环境相调和。建筑形态与城市历史环境的协调越来越被社会及行业重视,基于建筑应该关注环境要素的基本观点,而衍生出消隐的理念,以使建筑最大限度地融于城市历史环境。本文立足于城市更新时代的大背景,将城市历史环境及建筑形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消隐理念的指导下,建筑形态与城市历史环境的共生问题,并提出城市历史环境中建筑形态消隐的设计原则。同时对当下国内、国外的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大量搜集与归类,并加以分析和研究,在对其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总结归纳出指导性的设计策略和手法。论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为本文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的论述,在明确研究对象的同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阐述。第二章为基本解析部分,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城市历史环境中建筑形态的现存问题和公众需求,结合建筑消隐设计的理念解析,总结建筑消隐与城市历史环境诉求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处于城市历史环境中的建筑形态消隐设计原则——协调性;强化性;意象性,为下文的研究内容奠定基础与前提条件。第三章分别从体量、界面和空间三个方面提出映射文脉结构的体量协调策略、契合地域审美的界面可读策略、以及满足心理诉求的空间营造策略。第四章,针对上一章节中提出的建筑体量、建筑界面和建筑空间的形态消隐策略,进一步总结提出历史环境中建筑形态的相似、对比和转译消隐手法。本文从环境整体观和历史环境文脉延续的视角出发,研究衍生于城市历史文脉中的建筑形态消隐设计,探索建筑体量,界面和空间与历史环境精髓的耦合关系。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成为城市更新时代下建筑设计理论中的一部分,并对历史环境中建筑设计实践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轨道线网作为网络本身的结构特征对整体效率有着最基本的影响。为有效评估受网络结构影响广州市轨道线网效率,用纯几何的工具,构建了线网规模、线网层级、线路形态及分布、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实现"课堂革命",需要全方位升级,其中提升共情意识以增强课堂温度就是一个重要维度。"共情"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指从情绪和认知上理解他人。当前
绿色植物绝大部分干物质来源于光合作用,C4光合作物相较于C3光合作物具有产量高50-100%,水分利用率高一倍以及氮素利用率高三大优势。利用合成生物学和系统/整合生物学将C3作
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先锋引领。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隆重表彰了一批为推动改革
木材作为天然的可再生环保材料愈发的受到青睐,经过研究,相比使用其他材料,建筑中使用木材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有更高的舒适度。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
有研究表明,再接种内生真菌可以有效调控酿酒葡萄植株及果实的生理生化状态,甚至可以改善酿酒葡萄的果实外观特征。这为有目的的重建或改变酿酒葡萄内生真菌菌群结构进而调控
木麻黄是海南省海防林的优良先锋树种,近年来出现了林分衰老、更新困难等现象,主要原因是林地的化感作用。木麻黄含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且发现其根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含
楼盖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水平承重构件,结合竖向承重结构一起构成了建筑的空间承重骨架,共同抵御结构所承受的各项荷载。因此,合理选择楼盖类型和布置方案对提高建筑的适用
港口溢油应急资源是防治船舶溢油事故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溢油应急资源布局是实现高效应急,减少损失的关键。近年来,在海洋生态环境防护意识提升与发布的各项
图像分割技术是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领域中复杂而关键的技术,它的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区域,并且将此区域用于后续图像的处理和分析中,故图像分割结果的好坏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