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视”技术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zxc56914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获取信息的发展趋势正在由固定走向移动,由语音走向多媒体。“手机媒体”以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迅速兴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国家级电台,是国内第一家实现手机广播的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于1940年,自建台以来,拥有很多珍贵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音频资源。目前我台主要通过中国联通的CDMA1X网络向移动用户提供服务。该系统2005年初开始计划建设,随后安装调试运行,系统于2005年8月正式上线开始提供基于BREW技术以FLASH为表现形式的手机广播。由于手机媒体牵涉到广电和电信二大系统,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我台的手机广播是通过电信网传输的,但广电也在2006年10月24日推出了手机广播的广播电视行业标准CMMB并积极加入国标的角逐。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作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手机媒体发展背景、发展过程,深入调研学习了现有的手机电视模式。分析表明,手机电视势必成为主流新传媒,手机电视业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详细研究了以下手机电视制式并进行了比较。1)广播式手机电视实现方式,包括DVB-H、T-DMB、S-DMB、ISDB-T、Media FLO、CMMB;2)流媒体式手机电视(目前基于GPRS和CDMA1X网络);3)基于蜂窝网的广播/组播技术MBMS、BCMCS。3、构建了我台基于CDMA1X网络的手机广播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数据通道点播、下载、收听音频节目,同时配有动画和字幕,增强了节目的视听效果,共开设新闻、娱乐、信息3个频道、21个栏目。4、探讨了手机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手机电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加快国家标准的制订,采用成熟的盈利模式,打造手机电视产业链,实现我国通信行业的自主创新。由于广电运营商的广播网络适合公共化的节目需求,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更适合个性化的节目需求,所以手机电视应采用广电和电信合作的运营模式。广电负责节目和节目的下行直播服务,电信负责上行的点播、下载、计费等服务。本文是作者在研究生期间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的总结,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手机服务类型从语音到数据到多媒体的变化过程,手机已成为“第五媒体”。手机电视的出现是大势所趋。对国内外手机电视的现状和商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各种手机电视制式。1)广播式手机电视实现方式,包括DVB-H、T-DMB、S-DMB、ISDB-T、Media FLO、CMMB;2)流媒体式手机电视;3)基于蜂窝网的广播/组播技术MBMS、BCMCS;第三章简述了我台基于CDMA1X网络的手机广播系统。第四章陈述了发展手机电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手机电视的策略。。第五章结束语描述了手机电视的必然实现和光明未来。
其他文献
独立基础的房心回填土施工对于地基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回填土施工质量缺陷所导致的地面塌陷占地面塌陷原因的近90%,而且
卫星工具包STK(Satellite Tool Kit)是由AGI公司开发,用于三维仿真和系统分析的软件。它广泛应用于航天、情报、雷达、电子对抗、导弹防御等领域。本文的研究方向,是在基于HLA/R
目的:研究新霉素氟轻松乳膏中硫酸新霉素的效价测定方法,扩大药品的检测范围,提高检测灵敏度。方法:扩大抗生素检测的浓度范围,以抗生素高低剂量浓度为6~3u·ml-1或5~2.5u·ml-
为探明水稻关键生育期形态特征对淹涝胁迫环境的敏感性,以常规稻湘早籼45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等4个生育期,设计不同淹水深度及淹水持续时间的淹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城乡结合部在其经济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其中对其经济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合理选择经济发展的战略,将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的速度和质量。论
随着现代社会对无线通信需求的扩大,人们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无线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但无线通信中信号传输的多经衰落效应始终是困扰无线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提高的最大问题,因
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通信规模的扩大,通信设备用电量快速增长,UPS、高频开关电源等非线性用电设备的数量与比重在通信电源系统中迅速增大。这些非线性负载产生的危害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身体健康是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必备的条件。所以在中学教学中,体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在身体发育过程中,体育课质量的过关,才能
在外科病人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麻醉中的护理配合,则是手术室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麻醉监护仪器设备的日趋精密和复杂,麻
“资本”范畴作为对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抽象表达,构成了现代经济学毋庸置疑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与之相反,马克思对于“资本”范畴的方法论分析要求建构从抽象到具体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