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视域中的青少年价值观接受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价值观的构建与接受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青少年时期正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发展。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元价值观并存和冲突的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交往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和加深,给青少年带来了新的价值观;社会的转型则造成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冲突,使青少年对传统一元价值观教育提出质疑,且由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其价值观存在着如价值观念混乱、信仰迷失、行为失范等问题;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使青少年传统的价值观教育面临接受性较差,甚至出现拒绝接受、虚假接受等问题。如何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引导青少年构建、接受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既是一个关乎青少年生活实际和生存现状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必须予以回应的理论课题。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和接受理论为我们解决当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行性途径。交往中的价值观接受就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强调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源于生活实践,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确立使青少年的交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了青少年价值观接受的交往类型(代际交往和同辈群体交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针对当前青少年交往环境的变迁,我们青少年的价值观接受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原来的学校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等这些显性接受方式就差不多可以涵盖整个青少年价值观接受的状况己经不能满足转型期中国多元、复杂的社会需求。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一些隐性的接受方式,即通过日常生活和文化渗透的方式来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温州2~6岁儿童日膳食营养状况,分析温州2~6岁儿童日膳食存在的问题,以指导儿童日膳食。方法随机抽取511名2~6岁健康体检儿童进行膳食调查,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利用好地图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选择最合适的地图和设计最佳的使用方案。  关键词:地图;课堂语言;简图  相信任何一位地理老师,都知道地图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也一定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因为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啊!我也时常用自己的一句顺口溜提醒我的学生:“学地理,讲方法,手眼脑,不离图。”但是,综合地图往往信息容量太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有时候不利于学生由简单
近些年,随着网络媒体的曝光,留守女童遭性侵现象越来越多的被网络媒体披露出来,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贵州毕节乡村小学校长性侵本校12名留守女童案,广西兴业县某镇某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