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多年临床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将周老数十年来所积累的相对完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周老从“风湿相搏”角度辨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经验,全面总结、整理和提炼周老治疗CKD的学术思想。 [方法]通过研究生期间跟随周仲瑛教授临证抄方学习,对周老从2003年8月至2012年7月年来积累的相对完整的CKD病案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107例病案共672诊次的全部临床资料利用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建立病案采集、存贮数据库,运用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运算模型挖掘,分析其症状、病机、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结果]107例病案中,男性55例,女性5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43.51岁。疾病方面,中医主要是水肿和腰痛,分别占44.9%和19.0%,西医主要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炎,分别占35.4%和29.2%,两者之和均超过50%。CKD的病位主要在肾,占77.6%,其次为肝、脾、肺、胃及心,分别为29.9%、29.0%、15.0%、8.4%、2.8%。病机方面,湿的频率最高,为88.1%,其下依次为瘀、浊、风、痰和毒,分别为48.2%、26.7%、11.3%、7.4%、6.3%。肝主风木,脾生痰湿,肾虚日久,精气亏耗,水不涵木,内风暗动,“风湿”相交为邪,最是胶着难化,出现了“内生风邪”的病理基础。素体本虚,又加之外感风邪,肺气不清,则外风亦现。内风与外风相互引动,夹之胶着难解之湿邪,虚实之间相互转化,因虚致实,因实致虚,病位涉及五脏。病机虽有虚实两面,但二者均与“风湿”密不可分,故治当以疏风祛湿为大法,化解内外风湿之邪,同时亦需要补虚陪本,顾护正气,尤重于补益肝脾肾。在运用关联分析中发现,病理因素“风”导致病理因素“湿”在支持度相同的情况下,置信度远大于病理因素“湿”导致的病理因素“风”,故认为在“风湿合邪”的情况下,“风”相对于“湿”要占更主导的地位。证候方面,CKD的主症为腰痛、口干、水肿和尿有泡沫,分别为43.9%、35.5%、32.7%及27.1%。用药方面,土茯苓、生地黄、六月雪、泽泻、黄柏、茯苓的使用频数均超过300次,其中土茯苓、生地黄及六月雪的频率超过50%,而鬼箭羽、炒苍术、泽兰、山萸肉、丹皮、玄参、仙灵脾的药物的使用都在200次以上。此外,祛风除湿类药物在数据中共出现374次,占所有药物的19.5%,其中含有明确风性病机的使用率高达28.4%。 [结论] 1.慢性肾脏病的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肝、脾、肺,也累及胃、心等多脏腑。 2.主要病理因素为湿、瘀、浊、风、痰、毒,贯穿于慢性肾脏病病理演变的始终,是慢性肾脏病加重的关键因素,其中“风湿”为始动的病理因素。 3.慢性肾脏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两虚、肝肾不足为本,下焦湿热、风毒遏表为标。 4.以病案数据挖掘结果为基础,结合周老既往临床经验,对周老从“风湿相搏”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提炼分析,发现周老根据脏腑主次,分为肺风湿郁、脾风湿阻及肾风浊(湿)瘀三型进行临床治疗。 5.用药上,周老强调一药多能,对于从“风湿相搏”辨治慢性肾脏病中最常见的水肿,喜用土茯苓、六月雪清热燥湿,降蛋白尿。常用的祛风除湿药为土茯苓、六月雪、汉防己、浮萍、僵蚕、地肤子;常用的药对菟丝子+鬼箭羽,土茯苓+六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