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在作为一门新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得应用在临床上,结合医学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更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广受关注和研究。复杂性度量是一种通用的时间序列分析算法,是一种广义上的信息度量,特别适用于人体这一类的复杂系统所产生的数据。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作为近二十年来开展的一项技术,因其无损性和图像特异性已经成为眼底检查的一种重要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在作为一门新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得应用在临床上,结合医学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更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广受关注和研究。复杂性度量是一种通用的时间序列分析算法,是一种广义上的信息度量,特别适用于人体这一类的复杂系统所产生的数据。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作为近二十年来开展的一项技术,因其无损性和图像特异性已经成为眼底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研究是创新性的将两者结合,对眼底自发荧光图像复杂性度量特征的进行提取,再通过支持向量机方法,实现对正常人和临床前期糖尿病患者二分类。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了眼底自发荧光图像以及研究其的目的和意义,系统地介绍了医学图像的基本特征、医学图像的预处理方法以及提取技术,阐述了各个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支持向量机(SVM)、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等分类方法。
2.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的特征信息既体现在可视化的颜色和纹理等特征中,又体现在非可视化的复杂性特征中,本文侧重点是后者,先对复杂性特征概念进行介绍,再通过三种方法获取图像的复杂性度量特征。重点步骤是将眼底自发荧光图像做相应的预处理得到一组图像,然后对所得这组图像再分别通过BEMD算法以及LBP算法进行了处理得到对应的两组图像,再将所得的三组图像分别均值二值化后通过空间填充曲线扫描得到计算格子复杂性所需的序列,最终再计算得到的格子复杂性作为图像特征。
3.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图像分类。在建模训练中,将所有眼底自发荧光图像样本分为正常和糖尿病临床前期两类。在所获取的很多组特征参数中首先进行特征值的筛选和优化,找出有效的特征参数。在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学习过程和参数优化问题,本文采用的是5折交叉和10折交叉两种交叉训练的方法。再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并在最后的眼底自发荧光图像分类上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研究,探讨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CTA检查中,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最佳的注射方案。 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行颈部血管CTA检查的患者96名,分为3组。A组,注射造影剂40ml,生理盐水20ml;B组,注射造影剂50ml,生理盐水20ml;C组,注射造影剂60ml,生理盐水20ml。每组先进行平扫,然后注射造影剂后再扫描一次,将两次所得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
CT重建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中,其中重建质量、重建速度和辐射剂量等是最重要的问题。压缩感知作为信息重建技术之一,有望实现低剂量、高精准快速成像;另外,金属伪影是CT最常见的临床伪影之一,校正金属伪影是CT重建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改进CT重建技术。 首先,本文基于压缩感知重建算法,将NESTA算法应用到CT重建,该算法的关键创新点在于优化目标函数时,
如今,随着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的发展,将级联酶系统整合进人能够自主复制的微生物中以形成微生物工厂的概念,为生物合成多种化合物提供了广泛的新方法以及创新性的平台。然而异源代谢通路在原核底盘微生物中的细胞内酶共聚化效应通常受到限制,这会导致酶和底物在区域化范围内的浓度较低,进而可能会限制代谢通路的生产效率。因此,多项研究均将目标集中在重新排布细胞内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达到异源通路代谢酶的共聚化,增
目的: 通过实验,分析Hepc与Ret-He在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中的价值,以期为IDA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指标。 方法: 1、严格按纳入和排除条件,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4月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CD患者81例,IDA患者124例,健康对照组91例,共296人。标本均为临床验后留样,不影响临床工作,留样前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本院伦理委员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提高医院医疗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应用价值。 方法: (1)选择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作为实验研究案例,统计未实施CQI之前,该医院2013年、2015年医疗设备合格率、设备维修费用;从该院随机抽取100名患者,100名医生,分别进行设备使用满意度评分调查。 (2)提出全员参与的CQI假设,利用改进工具(PDCA)循环法,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特征以及当前医疗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行研究,了解老龄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特征和医疗服务的供给状态,并通过对当前老龄人口医疗服务体系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龄人口医疗服务体系的对策,以期补充当前国内学术界在老龄人口医疗服务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本文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
背景与目的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从传统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已经从传统常规放射治疗走向精确放射治疗时代了。IMRT是固定野的调强方式,它在机架角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MLC位置的改变以及子野权重的调制,从而实现调强的目的。而VMAT是一种新型的IMRT方式,它是一种弧形多角度放疗的技术,能够实现在机架的旋转
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中,获得人体及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学信息主要依赖于各类成像技术。生物组织扩散光学成像对于从微米到厘米层次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可视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空间频域成像技术SFDI(SpatialFrequencyDomainImaging)是一种全新的非接触、无损、大视场定量成像技术,能够快速解析出浑浊介质(如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在空
凝血与抗凝血的动态平衡对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液体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起着关键作用。当凝血因子或抗凝因子发生缺陷,平衡被打破,从而诱发出血或血栓形成性疾病。凝血酶原缺陷症(Prothrombindeficiency)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2000000,其病因是由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1.2的凝血因子Ⅱ(CoagulationfactorⅡ,FⅡ)基因突变,引起FⅡ
目的: 对两个由纯合子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诊断和分子基因突变检测,以期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检测两个家系先症者及其相关家族成员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