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房颤, 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其62%高遗传率提示遗传因子在房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但大部分房颤致病或易感基因还未发现。2007年,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在冰岛人群中首次发现位于4q25区域的SNP rs2200733与房颤高度关联,随后在不同的群体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与SNP rs2200733距离最近的已知基因是PITX2,该基因编码一个转录因子蛋白,动物实验已证实PITX2在房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敲低PITX2在小鼠心脏中的表达容易诱发房颤表型,但其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为深入解析房颤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来筛选在心脏中与PITX2相互作用的蛋白,为研究PITX2的致病机理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首先以从ORIGENE公司购买的PITX2cDNA为模板,PCR扩增975bpPITX2c全长序列,构建诱饵载体pGBKT7-PITX2。将诱饵载体转化酵母细胞AH109,未发现有细胞毒性以及自激活现象。随后将已转化诱饵载体的酵母细胞Y187与人心脏cDNA文库进行Yeasting mating,通过营养缺陷型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后经多次营养筛选、X-β-gal显色反应分析等来排除假阳性克隆,最后共得到286个阳性克隆。我们对其中100个克隆进行了测序,测序结果通过NCBI和UCSC数据库中的BLAST工具进行同源比对,最后发现WDR6(Homo sapiens WD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6)和ITLN1(Homo sapiens intelectin1(galactofuranose binding))可能是其中两个与PITX2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下一步拟通过Co-IP、GST Pull down以及细胞共定位进行确认。总之,对这些蛋白与PITX2相互作用的最终确认可能将有助于揭示PITX2在心脏中的生理功能以及PITX2导致房颤的分子致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