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渔是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堪称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联系元明以来的戏曲创作实践,结合个人的创作体会,并吸取了前代戏曲理论批评家的真知灼见,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作了较系统的总结,从而构造出一个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中,结构论是重点,本文拟对李渔的戏曲结构论展开研究。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正文包括三章。引言部分,简述20世纪以来李渔的曲论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明确指出结构论是李渔曲论研究的重点。第一章,针对近年来学术界对李渔结构论的颇多争议,集中阐释人们对“结构”和“主脑”两个范畴的不同理解。在结构方面,本文在分析李渔戏曲结构论的四个特性的基础上,赞成以潘秀通为代表的“总体结构”说。在“主脑”方面,认为“主脑”不仅包括剧作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还包括与“主脑”密切相关的“一人一事”。第二章,着重分析和探讨李渔对戏曲结构理论的研究。首先,阐述李渔的“结构第一”理论;其次,简述李渔认为好的戏曲结构应具备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从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脱窠臼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最后论述李渔的重格局理论,对戏曲格局的论述,也是李渔《闲情偶寄》戏曲结构论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开端、小收煞、大收煞在剧情发展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因此,李渔主要是结合这三个部分的不同特点来进行仔细分析和详尽论述。第三章,针对近年来不少人认为李渔戏曲结构论已经过时的说法,本文主要结合历年来出现的优秀剧目,如益阳花鼓戏《生死牌》、昆曲《十五贯》、黄梅戏《天仙配》、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以及潮剧《张春郎削发》和晋剧《范进中举》,来探讨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在优秀剧目中的应用和推广。结语部分,指出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不能无分析无批判地加以吸收和继承。但李渔作为我国清初著名的戏曲剧作家和理论家,毕竟给我们留下来一份宝贵的理论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