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伴随着施工作业及地面采出液处理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泥,其来源主要包括采出液处理设施罐底含油污泥、施工作业落地含油污泥等。且含油污泥总量随着油田的开发将不断增加,由于污泥中含有硫化物、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恶臭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原油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本论文首先对已建含油污泥处理站被处理的含油污泥进行理化特性分析,有助于掌握含油污泥的性质,为其处理和化学药剂的研究奠定基础。论文还通过对含油污泥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初始实验条件,开展含油污泥处理化学药剂的研制,筛选出清洗剂A063和破乳剂BC2,并确定清洗剂A063的适宜投加量为1000mg/L,破乳剂BC2的适宜投加量为200mg/L,且两种药剂同时投加处理效果更好。其次,考察了泥水比、搅拌时间、温度、加药量等因素,对处理后含油污泥中含油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并找出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实验表明,加药量对处理后含油污泥中含油率的影响最大,在实际运用中应优先考虑加药量的影响。室内实验得出调质部分的运行参数为:泥水掺混比为1:5、调质温度为65℃、搅拌器转速为60r/min、搅拌时间为120min、清洗剂A063的投加量为1000mg/L、破乳剂BC2的投加量为200mg/L时;离心分离部分为:离心转速3000r/min。当含油率为30%左右的含油污泥样品经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中含油量为0.98%(质量分数)。达到了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2010)规定的排放标准,含油污泥最终处理后的含油量≤2%。最后,通过对已建含油污泥处理站的现场试验,验证室内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现场实际应用,并确定了现场含油污泥处理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需要将泥水掺混比由室内的1:5调整为1:4。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以调质-离心为主的处理工艺,当含油污泥含油量平均20.41%,最终处理后的污泥中的含油量平均1.71%,达到了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2010)规定的含油量≤2%的排放标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确保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能够使油田产生的含油污泥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理后的污泥达标排放,减少了油田含油污泥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在处理含油污泥过程中,可以回收污泥中的原油资源,即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又达到油田含油污泥最终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