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对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朱衣河、梅溪河、草堂河)与长江干流的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及浊度、水温、叶绿素浓度、二氧化碳分压、pH值等水环境参数进行逐月观测,分析支流库湾DOC浓度季节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比干支流水体DOC浓度差异。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议(ADCP)对三峡库区干支流交换界面流速、流向等水动力参数进行逐月测量,计算干支流交换界面进出水体流量。结合干支流界面DOC浓度分布、流速剖面和干支流水体DOC浓度,确定干支流界面进出水体DOC浓度,计算干支流间DOC的交换通量,探讨干支流间DOC交换对干流DOC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三峡库区干流水体、支流库湾水体DOC浓度分别介于53.88~128.82 μmol/L和47.35~205.49 μmol/L之间。干流水体与支流库湾水体DOC浓度全年变化趋势相近,均表现出夏秋季高而冬春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支流库湾水体DOC浓度在夏秋季大多高于100 μmol/L,在冬春季大多低于100 μmol/L。总体来看,支流库湾水体DOC浓度在春、夏、秋三季均高于干流水体。(2)三峡库区支流河口进出水体同时存在,干支流水体交换频繁。支流河口进出水体流量相当,朱衣河、梅溪河、草堂河河口干支流水体交换量分别介于261.51~709.24 m3/s、392.22~672.35 m3/s、657.04~1113.07 m3/s之间,远高于支流上游来水量。三峡库区干支流间DOC交换在全年大部分时期表现为支流库湾DOC向干流输送;仅在10-12月,干支流间DOC交换表现为干流DOC向支流库湾输送。2013年库区支流与长江干流间的DOC交换总体表现为支流DOC输入干流,朱衣河、梅溪河、草堂河向干流输入DOC的通量分别为25.4×106 106.1×106 mol/yr、118.0×106 mol/yr。(3)相对于干支流间的DOC交换,三峡水库支流上游来水对库湾DOC浓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春、夏、秋三季,受生物固碳作用过程影响,支流库湾DOC浓度高于干流水体。这些季节支流库湾DOC输入对干流DOC贡献显著。通过估算,2013年三峡库区支流输入干流DOC通量为4.1×109 mol/vr。2013年三峡库区长江干流DOC输送通量为42.8×109 mol/yr,支流贡献DOC占库区干流DOC输送通量的9.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干流江段(重庆市主城区至三峡大坝)水体DOC浓度呈现出沿程上升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与支流库湾向干流输送DOC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