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关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再一次成为研究的热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相继发生的治理丑闻和公司倒闭的现实使发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英美国家、兴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独立董事制度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新世纪初中国也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自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施以来,其有效性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首先,我们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探源与讨论,发现从国际趋势来看,加强董事会建设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改革公司治理模式、加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的主要机制之一,已经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而呈现全球趋同局势。其次,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国外独立董事运作的比较,我们发现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度的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在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前后没有显著变化;我国目前的独立董事薪酬水平还不能起到有效激励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