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7年建立以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交易规模不断地扩大,不仅成为了各大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改善自身资产结构以及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央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操作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实行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平台。但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整体偏低,做市商制度不够完善,这将严重地阻碍其投融资功能的发挥以及整个债券市场地进一步发展。因而,研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分析做市商制度对流动性的影响对于降低市场的交易存货成本、提高总体的交易效率、强化市场流动性地评估以及发挥市场各方面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的文献研究,说明了研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以及做市商制度的影响问题的重要意义,并搭建了整篇文章的研究框架。接着从定性分析入手,描述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提炼出了其基本特征,总结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做市商制度的相关理论模型及流动性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归纳了做市商制度的各种类型以及流动性的特性。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了衡量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方法,测算了衡量指标之一的价格变动影响系数,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衡量流动性的指标变量划归为了与报价有关、与交易有关以及与价格影响系数有关这三大类。然后建立并推导了做市商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模型,对模型的基本结论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利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剖析了指标变量对流动性影响的作用机制,得到了建立竞争性的做市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的结论。所以未来做市商制度应作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改革、完善及发展的方向。